自从善友教授在2016年开出了混沌大学当年最重要课程——《认知革命》以后,打破思维遮蔽性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创业者和想创业的人口中必提的关键词,而在此有一些问题特别值得讨论。
一、思维遮蔽在当前语境下的特征
在当前进步论语言环境下,“思维遮蔽”容易使人自觉不自觉的联想到或者默认为“思想封闭”,这非常容易让人感受到这个描述是带有贬义的。人总会想避免承认或者接受例如: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等含有消极贬义的描述,而希望得到例如:睿智开放、勇往直前等带有积极褒义的描述,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使得人们更容易去用这种标准衡量或评判他人,“思维遮蔽”在聊天中常用于指出别人的问题,特别是思想问题,而不是去思考“思维遮蔽”其本身的意义,失去了纵深理解“思维遮蔽”的基本条件。
二、思维遮蔽的形成过程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有各自截然不同的文化表征,其主要的展现就是思维方式不同。文化是人类谋生方式的总和,人们总会觉得文化天然具有拓展性,恰恰相反,文化天然具有遮蔽性。
古人站在村落门口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星辰环绕且周而复始,地心说由此诞生。在古希腊时代,托勒密用极其精密的数学逻辑模型对这个现象进行整顿和表达,并将书命名为《数学汇编十三卷》,使之有效维护西方农业生产时间长达1500年。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张衡发明了用水推动的浑天仪,上面标注着二十四节气,也有效指导东方农业生产。
张衡的浑天仪是一个具象的实体模型,其展现的方式是完善的,难以从形象上对其进行调整和整顿,以至于将其使用至民国时期,中国人的宇宙观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改变。托勒密的地心说却是精密的数学逻辑模型,继任者只要能够找到其逻辑模型的破绽,结合全新的信息量进行逻辑模型调整和整顿,整个宇宙观就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哥白尼的日心说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当哥白尼把太阳作为中心时,以地球为中心的托勒密地心说数学模型中的本轮和均轮数量大大降低,数学逻辑模型得到了全新的整理,新的宇宙观在西方诞生。
从托勒密和张衡的例子可以看出,东方文化是以眼见为实为基础的具象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以抽象逻辑为基础的非具象文化。虽然这是两种完全悖反的文化,但各自都实现了有效维护农耕生产需要的目的,因此更会强化各自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强烈的遮蔽效应。
如果说从东西方文化角度来看思维遮蔽显得有些空洞,那么我们从实际的工作中来查看思维遮蔽的形成。政府单位和国有企业与外资和私人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大多数人都是有所体会的,这两个体系中的思维方式是全然不同的。
在政府和国有企业中,为人处事大过于个人能力本身,而在外资和私人企业这种情况却恰恰相反。在政府和国企中,可获取的资源总量是相对确定的,因此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衍生出来的生存结构最重要的功能就调节总体资源的分配问题,在这个体系内的人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都会与这个生存结构相匹配,因为只有与这个生存结构相匹配,才能用最低的支出获得更多的内部资源的支配权,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思维遮蔽恰恰有效的维护其生存状况,这种相互叠加的效果使生存结构更加稳定,也使身在其中的人的思维逐渐固化。
在外资和私人企业,可获得资源总量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其生存结构就只能与不断变迁生存环境相匹配,形成相对更加进取和不断改变的思维方式,如果这种生存结构与变化环境相匹配,同样生在其中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的与此相匹配,最终思维方式逐渐固化。
可见这两种生存环境下产生的思维方式,最终都是趋向于同它自身的所在的生存环境下产生的生存结构所匹配,生存结构的固化程度与思维遮蔽的强度正相关。
三、思维遮蔽的效用
思维遮蔽的效用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会对生存结构产生维护作用并提高协作效率,第二阶段则会对原有生存结构形成戕害作用并影响协作。
在某种生存环境下,新的生存结构一旦发生,与之匹配的思维方式就此诞生。在这个过程中,人会不断的寻求更简洁和高效的思维方式与该生存结构匹配,原有体系内的人员和新进人员一旦发现生存结构在当前环境下不断稳定且产生出高效的收益,这种生存结构就会趋于固化,而思维方式也会同样趋于固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固化有效的整合了所有参与者,使在其中的绝大多数人以相同的方式和角度进行思考和协作,充分提高了整体的协作效能和产出。因此从这个第一阶段看,思维的遮蔽不是有害的,反而是有利的。
新的生存结构在与生存环境匹配以后,其匹配度越高产出的收益越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其他个体或组织也会参考和研究这种生存结构,并以此参与该生存环境内的资源竞争,随着参与个体或组织的增加使得整体的效能在初期增加,到后期对于成熟行业来说就完全失去效率。在这个稳定的生存结构形成过程中,参与其中的人的思维也逐渐固化,已匹配其运作效率,但这个时刻这种思维的遮蔽却成为了跨越当前通道,形成新的生存结构的最大障碍,因此在第二阶段,思维遮蔽的害处非常大。
四、理解思维遮蔽的意义
在过去的时代里,通道转换的速度相对较低,曾经的一家上市公司可能会一直在股票池中待上50年,而现在随着迭代速度的增加,通道转换速度相比以前是越来越快,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7年。
在这样迭代快速的时代里面,时刻保持“无知”的状态,是能打破思维遮蔽的首要条件。而对于“思维遮蔽”的理解来说,更应该首先理解其形成的过程及其发展阶段,才能破除在当前语境下对其带有贬义色彩的描述,深入思考其本身在通道各个阶段所带来的效用,分清应该运用遮蔽性和破除遮蔽性的时刻,才是做这种深度思考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