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太后是今河北定县人,她虽是家中长女,却被叫做四娘子,这个大概和家族里面的排行有关。杜家家境殷实,且乐善好施,来着皆是客,因此杜家在四里八乡也有些声望。这一天杜家来了个避雪的外乡人,这人名叫赵弘殷。原本想从家乡保定出发到外头谋个出路,谁知路上遭遇大学,他孤身一人,又没什么钱,听说杜家人乐善好施,就打算去那里蹭吃蹭喝。杜家庄的人也很爽快,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还提供免费住宿。几天相处下来杜家庄的人发现这个小伙子虽然衣着朴素,但是颜值和谈吐都不错,且说话有分寸,手脚勤快,于是就跟主人杜爽说起这件事。
杜爽就亲自见了赵弘殷,发现果然和平时见的人不大一样,两人很聊得来,干脆就多留他住些时日,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杜爽了解到原来他是个官宦之后,祖父曾官至御史中丞,只是后来恰逢乱世,家道中落。但是赵弘殷不忘光宗耀祖的使命,想要重振家业,所以才打算投奔河北的赵王王榕。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观察杜爽认为这个赵弘殷绝非一般人,将来定有打作为,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自己年方及笄的女儿杜四娘嫁给他。对于这突入起来的好运,赵弘殷自然没什么理由拒绝。但是四里八乡的人对于杜庄主这个决定都背地里嘲笑。他们认为杜庄主不仅贴钱嫁女儿,还招了这么一个前途未卜,家世也只是口说无凭的借宿少年为婿,想着老头不是疯癫了,就是被人骗了。可事实证明这是杜爽一生做的最明智的一个决定,正因为他的这个决定,使他成为了开国皇帝的外祖父。
和杜四娘成婚不久,他就去投奔了王榕,从此杜四娘跟着赵弘殷过起了颠沛流离的婚姻生活。好在赵弘殷确实有些真本事,虽是乱世,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事业,在事业上一直节节升高。后唐时任飞捷指挥使,后汉时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任右厢都指挥使...改朝换代只是换了个上司。
杜四娘嫁给赵弘殷起初并不容易,她拖儿带女,生活异常艰辛。后来丈夫有了些功名,虽然温饱无忧,但是夫妻聚少离多。结婚后十年才生下了赵匡胤,又过了十二年才生了赵匡义。杜四娘一共生了七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有三子一女。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如愿的当上了皇帝,母凭子贵的杜四娘也成了杜太后。
在文武群臣向太后参拜的时候杜太后并没有过多的欣喜,反而显得忧心忡忡,大臣们都慌了手脚,连忙问太后有何不满。杜太后侃侃而谈:“我听说为君极难。天子位居万民之上,如果治国有道,天下归心,当然能在宝座上稳享尊贵,但是万一失误,驾驭不了国家,那时恐怕就是想做一个平民老百姓也是求之不得了。这就是我如今最担忧的事。”
赵匡胤听了母亲的话,悚然心惊,立刻拜谢母亲的教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杜太后虽然身为封建社会的女流之辈,却极富远见,儿子谋夺天下,她事前不惊,事后不傲,心理素质看成超佳。对于儿子谋权篡国的事她更是没有拿那些道德框框去束缚赵匡胤,为人也是非常讲求实际,与“妇人之仁”更是不沾边。由此可见一个聪明智慧的女人对于下一代是多么的重要。
杜太后留下的最关键的一番话,应该是她弥留之际的一番话,也牵涉到了宋朝最大的迷案“金匮之盟”。拒载,杜太后在人生最后的时刻向赵匡胤发问:“你知道自己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吗?”赵匡胤光哭不回答,杜太后恨恨的道:“都什么时候了,我跟你交待正事,你怎么就知道哭?”赵匡胤就拣好听的说:“我能当上皇帝还不是靠父母多积德嘛。”
老太太身体不行了,脑子可还是清楚的,“你能当上皇帝是因为柴氏选了个不谙世事的小儿当皇帝,不能令臣下信服归心,你才钻了空子。我们必须吸取这个教训,你和光义都是我的儿子,以后你要将皇位传给你弟弟,国家如此之大,必须有个年长有见识的皇帝才能稳固,才是我赵家社稷之福。”后来这番话被记载下来放在一个金匣子里交给可靠的人掌管。这就是“金匮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