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是群居动物,如果一个人久了就会感到孤独、无聊,我们喜欢跟自己朋友分享生活中的开心不开心。但是随着我们越来越大,我们的老朋友们可能会因为距离或者各自有了新的生活而慢慢变得疏远,曾经一起疯一起闹的人,也渐行渐远,甚至有时候,我们会感叹有些朋友逐渐成立“最熟悉的陌生人”。
尤其是女生,一旦结婚生子之后,渐渐会变得围绕着家庭转,对于一些朋友也会不经意的疏远,尤其是和那些未婚的朋友们,似乎变得不在一个频道上,失去了可以共同讨论的话题。即使是他们仍然在好友列表,却不知道可以开口说些什么。而有些朋友明明就生活在一个城市,相距不会超过一小时的路程,很有可能我们就隔着几百米却再也没有再见面。
就这样,我感觉自己的老朋友越来越少。
02
昨天看了李笑来老师的一篇关于“朋友”的文章,感触颇深。
他在文中描述了不同时期对“朋友”的不同定义和要求: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的人。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心愿付出的人。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心愿付出。而这里所说的付出,常常是我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主动联络、主动维系友谊。
朋友就是那些愿意和我交往,而且我也钦佩的人。我们钦佩的人其实很多,但前提是人均愿意跟我们交往。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经历,与之共同作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最后,他总结到:
依附
独立
共生
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03
回过头来看,我们为什么会感觉跟一些朋友渐行渐远,从而逐渐失去了一些朋友?
那是因为我们和朋友之间成长的速度不同,造成了我们的关注点生活圈子不同步,所以我们变得没有共同话题了。
其实对于我自己来说,这点感受颇深。
以前自己在外地,偶尔回来一次呼朋唤友,一定要聚聚聚,尤其还在读书的阶段,跟以前的同学甚至还有书信来往,在社交平台或者短信电话上交流沟通都非常多。
但是自从前两年回来定居,按理说应该时间和距离都越来越方便,应该更多的相聚和联络,但是结果却非常不同,我们并没有太多联络,甚至比以前还要少。
偶尔想主动去找个朋友聚聚,也很大可能别人不方便,几次之后,自己也就没有热情。
读了这个文章,我发现可能真是我们的关注点不同,造成我们认知上的不同。
04
时间褪去的是那些不再在同频率的朋友,但同时也沉淀下来了仍然共同成长的朋友。
我原来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如果面对自己仍把对方看做好朋友但是人们已经拉黑我的人,我会不爽半天。
但是现在就更加平和。
其实,人没必要苦苦维系所谓的过去的好朋友,对于远离自己生活圈的朋友,给他们祝福就好。
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更自己同样走在路上的朋友,不要迷信年纪大了交不到好朋友的鬼话。能够找到“一起作成一件事儿”的朋友也是非常荣幸的。
你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跟外界你向结识的人发生链接,当然,就像文章说的那样,你钦佩并愿意结识的人未必愿意结识你,想要跟他们做朋友,也必须要具备同样的实力,让自己进入他们的圈子,成为对他们有用的人,没有谁会不喜欢一个愿意帮助而且能够帮到自己的人,不是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