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先天后天优势 以偏概全 认知
摸着石头过河 资源和信息的价值
最好的说服是做成 行动大于言语
共计1976字|建议放松5分钟
每当谈及有些人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或者相比较别人看上去顺风顺水、没有什么阻碍、做什么都能成,对于这种“别人家的孩子”的感慨从未停止过。
而在这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他家里更有钱”、“要不是谁帮忙他根本不能这么顺利”、“要是我有他的条件,我会比他更强”,“我要是早一点知道这个,现在也不至于这样”,等等。
或者可以理解为这是抱怨,但是这更是一种有缺陷的认知,因为他带有偏见地把“钱”、“别人”、“资源”和“信息”等因素,当做是导致最终人与人之间不同,以及个人成功的关键原因。
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对于那些存在这种不全面认知的人来说,即使让他们重新回到自己所不甘心的起点,最后依然无法获得成功。而那些习惯性成功的人来说,哪怕让他们一无所有,也照样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之所以造成之前那种认知偏见,是因为有些人过度地放大了“先发的优势”,从而会让他们自己感觉自己的失败是理所应当,然后仍然不加思索和改进地继续这样去想去做,最后反而变成了一种死循环,将自己困在其中永远无法逃脱。
所谓的“先发优势”,很多时候是过度地强调先发这个“早”的价值。虽然不可否认进入的早和晚对于每个人的影响作用,但是比起时间的早晚,能够把“先发”的先知先觉的事情做成了,这样才能够称为“先发优势”。
所以,我们可以把“先发优势”比做是跑步比赛一样,先跑的肯定比后跑的有优势,但最后决定胜负结果的关键,并不是说谁先跑就一定会赢,很多情况下往往后来者居上也并不少见。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存在“先发优势”,而是说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和区分开“真假先发优势”,以及正确地认识到“先发”和“后发”的概念,也就是说只有最后成为决定胜负的先发优势才可以说是“先发优势”。
同样的,对于发出“怎么现在才知道”和“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的感慨,就在于过多地强化“信息获取”的先发优势。
而这也就类似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就,就需要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的概念。因为单纯的特立独行和正确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同时满足两者的成立条件,最后才具有巨大的价值。
同样的,即使现在我们已经提前“知道了”某些前置信息,那么也并不是代表这就是影响结果的全部原因。事实证明这也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关键还在于后续能否积极地投入践行,并且最终能够把“知道”转化成“做到”的能力。
所以,如果的确存在先发的优势的话,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差异存在的客观事实,从而导致每个人最初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多少的不同。
另一方面,这些“先发优势”不就代表“后天成功”的原因,更在于后天对于这些“先天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优势”的能力和行动。
而这可以解释,“知道了所有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的逻辑。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并不是说知道的“早晚”,关键取决于是否有“后天”的行动力。
与“先发优势”对应的就是“后天优势”,即便对于“后发优势”来说也是如此。一方面,客观上的确存在“先和后”的差别,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多次博弈的结果,而不单单是只在于“时间的纬度”的要素上。
另一方面,即使是后来知道,如果没有去把事情做成的这个反馈结果,那么还是没有意义的,当然也就谈不上“后发优势”了。
就像我们很多人知道了“GAFATA”的股票价值,在相比较最初的投资者,我们可以说是“后知”,但是对于很多并不知道的人来说还是有“先发”的优势的。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去积极地投入行动了研究,那么对于自己来说不过是多了一个思想包袱而已,这也不存在“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的抱怨,但是事实上结果就是没有行动。
我们听到过的太多“弯道超车”的例子,而大家所熟知的所有的竞技类运动也都是如此。如果说“先发优势”就是最终结果的全部,那么有的人年龄比较大,是不是就一定代表比后来者能力更强,我想每个人都会找到很多的反例。
而如果每个人都抱着“先发优势”的认知,永远认为“先到先得”的道理,那么也就永远会自怨自艾,会感觉只要别人做了自己就不会有机会了,从而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绝对是巨大的阻碍。
因此,虽然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早”的客观存在,但不要忘了还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后来者居上。
我们就像迷雾中探路者,有的人因为某些机会提前得到了“先发”的信息,但是没有去做。而有的人即使后来才得到某些线索,但是按图索骥,摸着石头过河,最后反而走出去了。
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关系,以及这个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避免以偏概全和过度放大某方面的作用,并以此给自己的前行套上枷锁。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不管是“先发”还是“后发”是并没有意义的,真正说服别人和证明自己的方法不在于你告诉对方你有多强大,而相比较于言语,死磕自己并且把事情做成显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