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世界太复杂,教完守规矩就去闯红灯
最近,又有一个血淋淋的新闻,一个游客参观野生动物园时私自下车,被老虎拖走,母亲为了救她当场毙命。
有人痛恨这个蔑视规则的女人,有人可怜救女心切的母亲,有人怒骂不敢上前救助的丈夫,但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后座上年幼的孩子。
他亲眼看着妈妈被老虎拖走,噩梦一直缠绕左右,但比恐惧更可怕的是困惑。也许进园门时他听到过叮嘱,不能开车窗不能下车,但他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不听话。也许他看到了园内的警示图画,但他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看不懂。
有些大人就是喜欢教小孩规矩,然后自己再破坏规矩。
刚刚教完“红灯停、绿灯行”的儿歌,下一秒就牵着孩子的手闯红灯。
刚刚教完“孔融让梨”的故事,下一秒就在公交车上争先恐后抢座位。
有次路过一个小学,恰逢放学时,孩子们站在校门口用隔离墩隔出的安全通道内,老师将学生一个个交给等候的家长。老师不时地大声叮嘱学生,不要随便离开队伍,要遵守指挥。
一个班级走完,另一个班级又排好队。一位奶奶走到后面叫唤队尾的孩子,“快到奶奶这里来!”孩子不愿意,奶奶上前去拉,“到我这来,我们现在就走,不然还要等好久。”孩子躲闪开,不愿意和奶奶走,继续跟着队伍前进。奶奶在一旁气得直骂孩子不懂事。
到底是谁不懂事?直接把孩子接走,你方便了,可老师找不到人,会多么着急?你说没关系,老师给你打电话就知道孩子安全到家了。
那下回孩子自己提前溜出来,走丢了怎么办?陌生人将孩子从队尾哄骗走了怎么办?
区区几步路,何必教孩子破坏规矩。
有些人就是喜欢其他人在规则之内,而自己是个例外。所以,他教孩子规矩,只是因为大家都这么教,并不是因为他真正信奉这些道理。
嘴上说的是泛泛而谈的空理,自己也不信,自然做不出什么好榜样,懵懂的孩童只能有样学样。更过分的是,自己教的规矩早早抛到脑后,孩子照做还要被骂蠢。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有些事情大人不守规矩还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跟着不守规矩?题主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小时候才会骑自行车,爸妈带着上街遛遛,遇到红灯一边自己狂冲一边回头对他大喊快点冲啊,他乖乖等绿灯了再走,等追上大人就免不了一顿训:怎么那么怂,反正没车,一冲就过了啊,还害我们等你。和家人出门,要么吐痰,要么垃圾丢出了垃圾箱或者直接丢地上,再要么直接就在公交上大声打电话。
他很困惑,为什么大人自己不守规矩,还让自己的孩子也不守规矩,但是他们教训人的时候就这个规矩那个规矩的说不停。
如果你还能回想起以前,就会记得小时候的世界很简单,大人言行一致时,立马就能懂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大人言行不一时,脑子就会懵掉,刚刚树立起来的规矩意识和大人反向示范之间的鸿沟久久不能逾越。
被老虎拖走的女人一定在家教过孩子要守规矩,敢在野生动物园违反禁令下车的人也一定敢随意破坏规矩。后座上的孩子也许早就有了这些困惑,只不过这次是母亲用鲜血给的答案。
一个简单的规矩其实不必付出生命的代价。对于自己,言行合一,对于孩子,言传身教,没有人破坏规矩,也就没有那些可叹的悲剧。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把教育分为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君子之学,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从耳入到心中遍全身,才能影响到行为。
小人之学,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从耳入从口出,只走了四寸长,怎么能影响人的行为呢?
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路很长。从知道规矩到守规矩,中间的路更长。真正将规矩意识根植于心,才能做到你好我好他也好。
所以,守规矩只是对自己的小爱,教孩子守规矩才是对社会负责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