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花洲文学】的未了情
文/张静
2009年结缘【花洲文学】,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那时,【花洲文学】还是纸媒,名字叫【花洲】。
生命中,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遇到一些贵人。带我走进【花洲】的贵人,是才女胡明,当时她是【花洲】的栏目编辑,她把我的文章推荐给【花洲】总编、市作协主席张天敏,张主席看后,给予了充分肯定。我连续在【花洲】发了一些文,张主席很赏识,给了我很多赞扬和鼓励。在张主席的扶持指导下,在【花洲】编辑们的帮助下,我迅速成长起来,很快也被吸收进【花洲】团队,成了散文的栏目编辑。
张主席很看好我,让我多读书,多学习。有一天,张主席把她新出炉的长篇力作《情人山庄》推荐给我,让我看看,写篇文学评论。面对这样一部大书,面对主席的如此抬爱,我诚惶诚恐。我一个初出茅庐的作者,一个从没写过评论的人,竟然要我为作协主席的大书写评论,实在是高抬我了。可是我又是个晕头晕脑的人,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不知道自己斤两的人,也是个不擅推辞的人。主席任务一布置,我稀里糊涂就接受了。也不知道怕,也不想写得好不好,只管跟着感觉走。我如饥似渴地一路热读《情人山庄》,同时也努力学习有关文学评论的知识。初生牛犊不畏虎,凭着一股热切的干劲儿闯劲儿,第一篇文学评论《直面变革中的现实农村》问世了,张主席看后说不错,其中“旷野写作”一词提得很好,这篇评论文章发表在南阳《躬耕》杂志。后来在张主席的提议下,把文章的题目改为《女作家张天敏的旷野写作》。
之后,我一发不可收拾,先后胆大妄为给众多南阳邓州的名家写过评论。其中,《直面当代女性的生存难题》,荣登新浪首页,阅读量很大。《一部寻根立命的撼心之作》,发在河南大型纯文学刊物《奔流》上。还有多篇评论文分别发在《躬耕》《华文作家》《世界汉语文学》等不同纸媒上。随着评论文章的不断发表,我居然成了大家口中交相称赞的评论家,真是羞惭我了。
没有张主席的引领,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是个不擅长浮词的人,对张主席的知遇之恩,一直铭记在心里,却少有言语上的表达。但在许多公众场合,当有人赞美我的写作时,我都会由衷地说,感谢张主席,是她把我从一个业余作者,带进文学神圣的殿堂。
张主席教导我们,要用宗教般虔敬的心态来看待文学,敬重文学。她对【花洲】发表的作品审核极为严格,每篇文章都亲自把关,要质量,出精品。那时,我们几个编辑熬夜加班改稿是经常性的,随叫随到,不讲代价,不计报酬。
后来,因为张主席要去南方,不能在家亲自指导,也因为一些其它原因,【花洲】纸媒正在怒放之时,却停刊了。我们几个编辑都很惋惜,张主席安慰我们,说文学的潮流必将从纸媒转向网刊,她决不会放弃【花洲】,她让我们耐心等待,她到南方后再与我们商讨【花洲】的出路。
新浪【花洲文学】网刊的推行,就是张主席去南方后,与我协商创办的,我主要负责征稿编辑。由于没经验,工作也忙,网刊的推发都是不定期的,艰难运行两年,便因我的工作不力,夭折了。当真辜负了张主席的厚望与抬爱。
没有了平台,我的写作热情也淡了,好久都没有写出好文章。没想到今年六月份,我竟能再次邂逅【花洲】,牵手【花洲】。
还是得感谢张主席,尽管我已久不写好文,她始终没有忘记我,是她让我再次走进《花洲文学》。她把由作协主办的《花洲文学》微刊推荐给我,让我投稿。那时还不认识主编江燕,忐忑中投稿【花洲文学】,没想到一投既被选发,读者的热情好评让我重温了久违的快乐,也再次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长久的沉淀,带来井喷式的爆发,不可遏制的文思汩汩泉涌,化为笔下一篇篇文章。我是个特别简单的人,文成之后,不会想若不好被笑话之类的,只管投稿。在【花洲文学】和其它微刊上连续发文,吸引来一些热粉。后在张主席的推荐下,做了【花洲文学】的副主编,与主编江燕也渐渐熟悉起来。
由于对文学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我积极地打评赞赏,推荐新人发稿,真诚地提中肯建议,与江燕主编在共同的追梦中成为好友。因为张主席公务繁忙,便对我委以重任,提升我为【花洲文学】的执行主编,协助江燕共同搭理微刊,加上团队人员的倾情支持,【花洲文学】现已走上正规,形成审编校评一体化的微刊模式,拥有了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也拥有了颇具实力的写作者群体。在微刊遍地开花的今天,【花洲文学】拒绝商业诱惑,拒绝媚俗,始终坚守纯文学的办刊理念,为广大赤诚热爱文学的草根作者们,提供兼容开放的圆梦舞台,在文学的百花园中,一枝独秀。
江燕主编是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好姑娘。她有一股子韧劲和干劲,认准的事,不怕苦和累,也不怕受委屈,就是默默无私地奉献,只为心中神圣的文学梦。微刊一周三期, 准时编发,从没误过。以前她常常在家人们熟睡后,编发文章,很多次都熬到零点以后,错过了入睡的最佳时间,因而失眠。为了改变失眠的困扰,她把发文的时间安排在清晨,她早上四点准时起床,编排两个或两个半小时,六点半以后准时推文。那个时间,我们很多人都还在梦乡里熟睡,我们的美女主编江燕,在这寒冷的冬夜,腿上搭一条毛毯,已完成了微刊的编发工作。江燕对微刊的编排质量自我要求很高,有时为了选一张适合文章意境的图片,她能反来复去的找。她喜欢简约优美的风格,编排的文章一如她的人,简约优美。
在【花洲文学】里,有一位优秀的评论员——雾山傻根老师,他对许多作者的文章都倾注饱满的热情,用心阅读,写下大段精彩的解读。他为文学献身的精神,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真的令人感动。我的每篇文章,傻根老师都一路追读,一路热评,其中三篇评论文分别发表在不同微刊上。其实,傻根老师的文章写得很好,他在微刊发过多篇文章。但他却能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尘世,愿意花时间为作者们认真打评,真心为他人喝彩,这种潜心甘做绿叶的精神,真的特别难得。
说到【花洲文学】,不得不说说另一位文友——郑江涛先生。郑江涛工作在公安战线,酷爱文学,他的散文特别吸引人,风格独具,与众不同。关于郑江涛散文印象,我将在另一篇文评里阐释,这里不再赘述。郑江涛是【花洲文学】的幕后英雄,他不仅积极供稿,支持微刊,还把微刊公众号推荐给许多好友,为微刊拉来很多fans。他热情地为微刊出谋划策,提建议,指路子。我们几次邀请他进编委,他都婉转拒绝了。他的才情和智慧,他的谦逊与低调,都不由让人暗暗赞叹,敬为好友。
因为【花洲文学】,因为文字,我收获的好友不止郑江涛先生一个,太多太多。我不便一一列举,也列举不完,大家在我心目中都是一样的亲近,给我的支持和感动,都是一样的分量。真是:莫道书途无知己,捉笔弄墨文友情。
走过【花洲】的怒放,走过【花洲】的低谷,如今迎来【花洲文学】明媚的春天。【花洲文学】让我邂逅了很多良师益友,是我成长的摇篮,也是我成长的阵地。对于【花洲文学】给我的写作渗入的文学酵母,给我的发表搭建的文学平台,我始终充满感恩之情,它使我对文字更加敬畏、对文学更加虔诚。我也将在【花洲文学】这个阵地上坚守下去,风雨同舟,并肩前行。
我相信,在作协张天敏主席严谨高品工作作风的带领下,【花洲文学】编委团队将更加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把【花洲文学】打造成邓州精美的文化名片,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号、一份荣誉,更是一种对文学难能可贵的坚守与担当。【花洲文学】将让文学的种子在广袤的邓州大地上,不,在更多的热土上,播撒生根,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