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局外人》有感
—一个冷漠的人短暂的一生
康玲艳
读完《局外人》这个著名的短篇小说,我被其中的一句话深深震撼了。“是的,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这是法官对《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的审判词。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默尔索对母亲死的冷漠对他名声的损害远大于杀死那个阿拉伯人。在法官和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人看来,杀了人的默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表现出悲伤的默尔索是对社会的极大威胁,死刑对他来说就是罪有应得,他和一个有着明显杀人动机的罪犯一样危险。但是默尔索真的是危险的吗?他真的是不可被宽恕的吗? 作为局外人的默尔索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读完整个小说,我明白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合理的,人类的生命本来就是无意义的,只有死亡是唯一确定的。世界所谓的合理性只是一些人人为构造的,“局外人”才是是具有“清醒的理性的人”,因为“荒诞,就是确认自己的界限的清醒的理性。”那些自以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人才是荒诞的。
《局外人》出版于1942年,讲述了一个情感上冷漠淡然,反传统道德的年轻人默尔索的故事。他在母亲下葬时没有落泪,拒绝相信上帝,甚至无缘无故地杀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由于犯罪,默尔索被认为是社会的威胁而被处以极刑。当他逐渐接受“这个世界动人的冷漠”时,他内心十分平静,和即将判处他死刑的社会达成了和解。默尔索是《局外人》的主人公和叙述者,也是小说书名所指的人物。他是一个冷漠淡然的人物,以冷漠超然的态度描述周围的一切。对他人,他在感情上极其冷漠,甚至对母亲和情人玛丽也不例外。他拒绝遵守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道德秩序。在无缘无故地杀死那个阿拉伯人之后,默尔索被送往法庭受审。然而审判过程中,审判的焦点从默尔索杀人迅速转到默尔索的态度和信仰上来。默尔索的无神论思想及其在母亲葬礼上的无动于衷,都被视为是对社会道德传统的严重挑战,因此社会给他贴上了“局外人”的标签。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全书塑造了一个显然与众不同的反面人物,是一个不指望有别的社会,不想和别人有任何联系、只想保持自己个性不受干扰的人物。默尔索对周围的一切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求婚或父母的死等对常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默尔索看来却无关紧要,至少在感情层面上如此。对母亲的死和玛丽的爱都表现得满不在乎。但他却是真实的,他不想在母亲的葬礼上为掩饰自己情感淡漠而流下虚伪的眼泪,他不想为了让玛丽高兴而说一些违背自己内心的甜言蜜语。因为他表现出的冷漠是对社会公认价值标准的公然挑战。传统道德需要的是在葬礼上痛哭的人,需要的是为结婚而兴高采烈的人。因此他的麻木不仁,被社会视为局外人,甚至妖魔鬼怪,是对社会潜在的威胁。在受审时,默尔索对母亲的死毫无反应的事实对他的名声的损害远远大于他夺去他人的生命。我们不能用“道德”或“不道德”的字眼来形容默尔索,只能说他背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传统的“好”与“坏”不加区别,同等对待。当莱蒙请他写信惩罚自己的情人时,他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因为他“没有理由不答应”。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世俗的价值判断,他之所以答应写信主要是因为他有时间和能力做这件事。他在主观上并没有想要帮助莱蒙或伤害莱蒙的情妇。我想说默尔索为他的冷漠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超过他所应该承受的。我们指责默尔索的冷漠,但恰恰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冷漠的。“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默尔索接受了世界对人类是冷漠的这一观点。其实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默尔索逐渐向这一观点靠近,只是只有在他接受了他的死是确凿无误后他才真正领悟了它。他意识到世界对人类的无情正好和他本人对人类的冷漠不谋而合。世界和他本人的相似性在默尔索心中唤起了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于是他感到他是幸福的,是比以前更幸福的。
这篇小说令我感到震撼,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完全同意加缪在这篇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即这个世界是不合理的,所谓的合理性也是由少数人掌握的;生命是无意义的,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但尽管这个世界的秩序是人为构造的,我们还是应该去遵守,因为我们个人的力量和这个社会比起来真的是太渺小了。我们不足以和这个世界抗衡。尽管每个人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宿命,但我们还是应该为积极面对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生命因过程而精彩,即使有一天死亡到来,我们也不会感到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