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的七月,是朱自清在清华园作文学院教授时的作品。
一处风景,只有与平常不同的样子,才值得去写,在这个完全属于作者自己的世界里,荷塘的月色又是怎样的呢?
作者用非常浓烈的笔法写出了荷塘之美,连用十几个比喻风是轻轻的,花香是微微的,云是薄薄的,雾是淡淡的,光是朦胧的。在朱自清的眼里,一片荷塘在月光之下,那真是动静巨显风致,上下都成美景。
荷塘、月色、荷塘四周的景物如此美,作者的确见到了不一样的荷塘月色,那么在这种宁静的风景中,作者的内心是不是也平静了呢?
作者竟然在宁静的风景中听出了热闹,在热闹中对比出自己的独处,在蛙声蝉鸣之中,似乎回到了现实之中,感觉到现实生活中我不如蛙声的热闹,可我也有一样过的热闹时光,于是我由眼前周围的热闹,联想到自己的热闹——记忆里的热闹场面。
江南采莲的季节,热闹而风流,古典诗词引用是朱自清散文的一大风格,体现了他写作“其来自有”特点。将古典诗词融入作品,信手拈来,相遇,其中不仅成为景物,描写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充满浓郁的民族风味。
为何单单选取的这两首诗,想一想,还是因为这两首契合作者此刻在月下荷塘的心境,宫女突破宫廷的禁忌,民间女子一派天真,都是自由的。文章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到底惦着江南,不宁静和江南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扬州有女儿,这里包含了朱自清的无奈、愧疚与酸楚。孙绍振先生曾经梳理了朱自清与家人的关系,尤其是和父亲的关系。朱自清想回扬州,但又怕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定。所以心里的不宁静,也有对父子关系的一份担心。
同时,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朱自清先生身边朋友都所做,使他感到:“现在的思想界,我经大大的隔膜了。”既反感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所以,就不能不陷入不知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之中,是作者内心上的一份不宁静。
另外,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处旗帜出现,此时的贤妻,身体状况以来越来越糟糕,虽然她给予朱自清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她无法真正了解朱自清的内心世界。对人生的迷茫,朱自清只能自己抗争,自己挣扎。
朱自清的不宁静,主要有对妻子的牵挂和担心,对自己与父亲关系的一份忧虑,对为生计所迫而无法团聚的,远在与扬州的孩子的思念,对身处政治漩涡的远方朋友的牵挂,以及一个知识分子面对混乱的国家证据的正义感与责任心。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不过是他一方伊甸园,一处精神的避难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精神栖息地,在我们受伤的时候可以依靠,可以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