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第二季开播后,标榜“原创歌手”的李袁杰终于被打到了,之前火遍全国的《离人愁》,也终于被贴上了“抄袭”的标签。
我不懂乐理,甚至不懂音乐,但在QQ音乐飙升榜中点开《离人愁》时,我就知道这是首烂歌。我不会事后诸葛亮,说什么一听就知道是抄袭之类的话,这首歌给我的感觉正如吴青峰评价的那句“没有触动到我”,所以抛开抄袭,我想谈谈这首歌本身的不足。
我本人从小喜欢中国文化,听歌非常注重歌词水平,尤其是这种“中国风”的歌曲,不是随便堆砌些文艺的辞藻、掺杂些古典的乐器、再加上点戏腔就能应付了事的。拿《离人愁》的副歌来说,“我应在江湖悠悠/饮一壶浊酒/醉里看百花深处愁/莫把那关外野游/留佳人等候/梦里殇此情高几楼”,这不就是“年少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吗,更何况里面还有解释不通的句子,尴尬到不知所云。
对于“中国风”来说,什么样的歌词是好的,虽然没有具体的标准,但我们听多了,孰优孰劣,心中自有定论。就像有人问:豆瓣评分高的电影就一定是好电影吗?评分高的电影不一定是好电影,但评分低的电影一定是烂片。冯唐也在《三十六大》中说过,写文章有一条“金线”,如清晨的太阳般不耀眼、不灼热,但是不容分说地存在着。歌词、电影、文章,包括其他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同一个道理。我想起一首非常冷门的“中国风”歌曲,是我在初中时听的秋虹版《如梦令》,如果不懂什么是标准,什么歌词能触动灵魂,建议大家花几分钟听一听。《离人愁》都能火遍街头巷尾,这首歌更应该传唱大江南北。
所以不难发现,《离人愁》的浮躁,折射的是当今社会的集体浮躁,尤其青年一代,生活压力大,贫富差距愈加突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发生在身边的成功故事的冲击,使我们难以看到出头之日。努力也不一定有结果,认真也不一定有回报,促成了佛系随缘的生活状态,和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说起浮躁,就不得不提近几年全民流行的短视频文化,首当其冲的便是抖音,我们不妨称之为“泛抖音文化”。它的特点是全民参与、全民娱乐、全民共享,首先我们要承认它的优点:第一,它给予普通民众强烈的代入感,将只能作为看客的路人甲送到了舞台中央,每个人都可以发声,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popstar;第二,它缓解了现代生活的紧张气氛,工作之余,下班之后,刷几段抖音,乐呵乐呵,一天的疲乏就能消解大半。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带来的问题:几十秒钟的短视频,本是希望填充大家的碎片时间,可当我们习惯了这种模式后,我们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时间碎片化,无法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再者就是逃不开的文化污染,我们每天直接或间接地听着“哈哈哈哈哈,打不到我吧”“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儿子,儿子,我是你爸爸”,毫无营养可言;最后,为了视频的关注度,有些人无所不用其极地博人眼球,实在有违消遣娱乐的初衷。以上这些,都是使人们逐渐浮躁的因素,当我们不思考,不追求,《离人愁》这种歌曲有二十几亿的播放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并不排斥文化的多元化,可在多元的过程中,也应向前进步。即使作为普通人,我们也不该人云亦云,不该盲目从众,不该别人给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周杰伦用了十年时间丰富了中国流行歌曲,提升了大众审美水平,不能因为一个李袁杰,就把我们打回了原形。
一百年前,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从来如此,便对么”,希望一百年后的我们也能多问问自己:众人如此,便对么?不要让公众人物为我们指路,不要让亲朋好友给我们带路,走自己的路,不只是说说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