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是从一段话来的灵感:
“活在当下”,听起来很抽象~因为我还不清楚怎么才能不活在当下呢,哈哈。不过对家长跟孩子沟通中保持淡定很有用。所谓活在当下,我想,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头脑跟情绪清空,归零;要在脑子里拿掉此刻之前发生的种种情况,同时也拿掉此刻以后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要当自己的火星人初来乍到,当自己是刚从某个年代穿越过来的……
——引自“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
具体这段话说的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例子。
今天我发现女儿把她的手指前三个的指甲都咬得差不多了,我觉得有必要跟她谈一下这个问题,毕竟咬指甲是比较脏的。于是我问她,你是不是把你的指甲咬了?她说不是。我前后问了几遍,她依然说不是。这个时候我有点生气了,因为我断定她说谎了。于是我引用了最近我们讲的绘本“木偶奇遇记”里面说谎鼻子会变长的故事,她坚持了一下就哭了。我又问了她有没有咬指甲,她还是说没有。(我的情绪快到达了一个顶峰,随时准备爆发。)但是看着她孤零零站着在那哭,我忽然打住,越打骂情绪越遭这个道理我想起来了。清空了之前一切的情绪,也不去想着等会要教育她什么。仅仅是看着她现在孤独无助的样子,难道不需要一个拥抱吗?于是我没有继续让情绪恶化,而是伸手抱起她,了解到她哭是因为害怕鼻子会变长。我解释说,我们的鼻子是不会变长的,因为我们不是木偶,但是妈妈更喜欢你说实话,喜欢你做一个诚实的小朋友。她搭话说“对啊,我的鼻子不会变长的,因为我不是木板做的,我不是木偶”。我听了也笑了。
例子的后续是我估计她还不懂咬指甲这个动作,我不应该用引导性问题问她“你是不是咬指甲了”这样。我换了一种方法,我一边示范一边说“妈妈是这样咬指甲的,你呢?”然后她也示范给我看,“我是这样咬的”。终于这个事实真相出来了,不是威迫性的谈话,而是平等的对话,孩子更愿意说。
我就乘胜追击,解释我们不能这样咬手指甲,这样有点脏,而且手指甲会痛痛,只是它们不会说而已。女儿似乎懂了,拟人化对于小朋友有着魔力一般的效果。孩子的万灵论,万物皆有生命,都能与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