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发奇想想回忆一些过去的事情——想回忆一番的起因是在路上碰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骑在自己的粉红色自行车上,从我身旁经过,回头看了看我、又往前骑了一段、再回头看看我,在显露出纠结的表情后大声地和我说:“阿姨,你的鞋带散了”。
阿姨?!?
好吧,阿姨。
我是不是应该表扬她提醒路人要系鞋带,毕竟在我们人情冷漠的世界上,这样最初的“热心肠”已经不多了;但当时的我沉浸在自己被叫“阿姨”的冲击中,有些懵地回复她了一句“我知道”,就头也不回地尴尬地向前走了,也没有弯下腰系(毕竟那时候我满手东西)
反过来想了想,人家这么叫也无可厚非我已经是20岁的人了啊,像这个女孩一般年纪的日子已经是十几年前了(但我至少会叫别人“姐姐”而不是阿姨吧?!还是好气哦)
不过,童年的我在做什么呢?
我想有一些事情是对后来的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的。
1.启蒙——在幼儿园的门卫室
当时我的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法在幼儿园每天四点多放学以后立刻来接我,于是乎,幼儿园的门卫室成了我每天打发一个小时的空间——
我每天都会带一本书读,模糊的印象里,我读过杨红樱的、辫子姐姐的、郑渊洁的童话书;还有那时候孩子圈里超火的《哈哈画报》(每期都会有很多内页可以翻开,里面有些地方摩擦以后手指上会有味道、或者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甚至还有感光部分:一感受到书页翻开便开始唱歌,总之是一本很多元化的、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科普读物,放在今天都该是很新奇的一样东西了。一本挺贵,似乎要28元,对于价值观是”1元能买4块沾着甜面酱的、好吃的臭豆腐“的5、6岁的我来说,买这本杂志需要巨款了,但我还是会希望能拥有一本,然后和小朋友攀比谁有的数量多——那可是孩子圈的Gucci、Prada啊!)。大部分的童书都带着拼音,我可以慢慢读出来,不过看看图片都是极消磨时间的,等爸爸骑着自行车来接的时光“咻”地也就过了。
在门房间(这好像是上海话里“门卫室”的表达?)里,我还做了另外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帮幼儿园老师用织布机织布(后来还求着爸爸妈妈在家也买了一部一样的粉红色玩具织布机,不过它一到家好像就失去了“被我喜欢”的魔力,一个礼拜后就束之高阁了,果然还是“书非借不能读”,“织布机非己有才会玩”);扭开防蚊花露水的喷嘴、用花露水涂指甲油(现在想来这太好笑了,而我当时沉迷这么干,手指头会凉飕飕的、还提早探索了化学里的“不浸润”现象——指甲盖上的花露水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会停留着,用吸花露水上来的塑料管引流才能改变指甲盖上的水滴形状、布满整个指甲);还有听保安们闲扯,比如“冬天幼儿园门口那只流浪猫因为吹了热空调眼屎糊了一脸睁不开眼什么的”……
下一篇再说我记得另外一些事情以及我认为对我影响挺大的一本童书吧~
记得持续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