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胀”“胃痛”的范畴。
1.脾胃虚寒型
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畏食生冷,或肠鸣腹泻,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治宜温中健脾,以香砂六君汤为主方。寒甚加附子、干姜;腹泻加山药、罂粟壳;泛酸加贝母、乌贼骨;纳呆加鸡内金、焦三仙。
2.肝胃不和
症见胃脘胀痛,胸胁苦满,嗳气反酸,心烦易怒,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和胃,以柴胡舒肝散为主方。化热加山栀、丹皮;呃逆加赭石、竹茹;刺痛加丹参、乳没;呕恶加半夏、生姜。
3.脾胃湿热
症见胃脘痞闷,食后胀痛,反酸烧心,渴不多饮,舌质红、苔黄腻。治宜清热化湿,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热重加山栀、黄芩;湿重加绵茵陈、木通,反酸加左金丸;便秘加生大黄。
4.胃阴不足
症见胃脘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心烦,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治宜益畏养阴,以一贯煎为主方。渴甚加花粉、石斛;低酸加乌梅、山楂;心烦加山栀、莲子心;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
慢性胃炎大都病程较长。久病多虚,脾胃虚弱是病理基础,所以应以培补为主,当然应该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温凉并用。消补兼施为准绳,切勿滥补,前人曾有“误补益疾”之戒。无论补阴补阳,都应详析,恰到好处。药量不宜过大,过则反伤胃气。治疗期间还应注意调养摄生,慎寒保暖,饮食有节,劳逸适度,情绪愉快,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