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读到喜爱的某句诗,长大了就忍不住寻路踏访;
小时候,我们唱着偶像的某首歌,长大了就忍不住聆听现场;
小时候,我们看了触动的影视剧,长到了就忍不住翻出原著。
我们之所以耿耿于怀,是为了还童年的一笔宿债。
我自称是个与社会脱轨的怪人,嗜好年深日久的老电影、旧书籍。
依我个人愚见,国产剧烂俗的原因,无怪乎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剧本无聊;
其二是导演缺乏审美的艺术;
其三是演员演技拙劣。
在内陆影视界,我最欣赏的是张艺谋、冯小刚和赵宝刚。
比如,同样是张慧雯,她在张艺谋导演的《归来》里,眉角眼梢都是气质;而在何老师导演的《栀子花开》里,就稍显逊色了。
再比如冯小刚的“御用编剧”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得主刘震云。
又比如赵宝刚导演的《编辑部的故事》、《奋斗》、《男人帮》等电视剧,创下了奇高的收视率。
这些足以说明这些导演慧眼识真,能够把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搬上银屏。
言归正传,今天我带你重温六部经典的国产剧。看完之后,你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原著。
1.《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动物凶猛》,由夏雨、陶虹和宁静主演。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北京,一群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四处寻找刺激,宣泄着过量的荷尔蒙——逃课、泡妞、抽烟、斗殴。
夏雨饰演的马小军顾盼自雄、吊儿郎当;陶虹饰演的于北蓓天真无邪,自我放纵;宁静饰演的米兰健康壮硕,肉感艳丽。
在那个“冤”与“恨”把人压得透不过气的年代,这群激情燃烧的少年在冒险与反叛中肆无忌惮地成长,影响了一整代人。
电影已经相当精彩了,再细读原著,你会被王朔的“痞子文学”深深感化。
2.《那山 那人 那狗》
《那山 那人 那狗》画面清新秀丽、节奏徐缓沉静、故事简单温暖。
两代乡邮员,一条弯弯路,忠诚大黄狗,纯朴山里人。细细碎碎,满是感动。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父亲老了,儿子代替父亲,像往常一样,有黄狗作伴,背着沉甸甸的邮包,踏上漫长、崎岖,铺满劳累而又充满情谊的邮路。因为远处,有等待,有期盼。
这部电影是刘烨的成名作,先后拿下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银孔雀奖;第56届日本每日电影奖。
而彭见明质朴的文字,传统的书信往来,尚存指尖的温度。
3.《半生缘》
《半生缘》是张爱玲最具温情的长篇小说,于1997年拍成电影,2002年拍成电视剧。
相形之下,电影较好。林心如不如吴倩莲刚毅;蒋勤勤不如梅艳芳孤高;谭耀文不如黎明雅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顾曼桢、许叔惠和沈世钧同在厂里做工。曼桢纤细坚强,叔惠开朗幽默,世钧温和敦厚。朝夕相处中,曼桢与世钧相爱了。
曼桢幼年丧父,姐姐曼璐为照料一家老小,十七岁便做了舞女,年华老去后嫁给了有妇之夫祝鸿才。
为了锁住丈夫的心,她不惜利用妹妹的肚子,禁闭她一年之久。世钧听说曼桢嫁了人,娶了他不爱的翠芝。
他们因此擦肩而过。再次重逢,已是十四年后的事了。然而世事沧桑,恍若隔世,回不去了。
4.《啼笑因缘》
八九岁的时候,我被袁立两个好看的小酒窝吸引。读到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才真是畅快淋漓。
情节虽一波三折,却井然有序。语言京味十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有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沈凤喜;玉树临风、感情专一的樊家树;儿女心肠、英雄气概的关秀姑。
小说的格调悲壮不已,荡气回肠,展现了小儿女啼笑皆非的露水情缘,控诉了恃强凌弱的封建军阀的累累罪行。
毕竟人间色相空,伯劳燕子各西东。可怜无限难言隐,只在捻花一笑中。
5.《玉观音》
十几年前,我被那尊碧绿神秘的玉观音弄得一头雾水。直到我一口气读完海岩的《玉观音》,脑子里断断续续的画面瞬间无比清晰了。
孙俪饰演的安心温润善良,坚韧刚强;佟大为饰演的杨瑞英俊痴情,诚恳大度。他们历经千难万苦,修成正果,令我感慨万千。
2004年的孙俪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清纯女孩儿,凭借该剧的出色发挥,获得了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和“最具人气女演员”奖。从此,娘娘一发不可收拾。
6.《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
自《玉观音》后,我就无可救药地迷上了海岩的警匪片,情节之惊险跌宕,非一般小说可比拟。
《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改编自他的《深牢大狱》,由帅气的周一围饰演刘川,性烈的王珞丹饰演单娟。
天河监狱的狱警刘川在押解要犯单成功的行动中,卷入了一场爱恨交加的感情。
在那段阴暗难熬的日子里,单娟是一道晴朗的暖色。然而由于刘川的出卖,单父再度入狱。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单娟愤恨地报复了刘川的女朋友。刘川冲冠一怒为红颜,深陷囹圄。
三年零一个月,一千一百二十六个黄昏,刘川洗心革面,学会了做人。
一切无需多言,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高墙电网的深牢大狱是苦海慈航的凤凰涅槃,使他浴火重生。
文学和电影作为两大艺术形式,各有千秋。
看罢电影,再读原著。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岂不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