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千字文11
登岛打卡第9天
读的什么书:《为何家会伤人》
阅读有效时间:15分钟
阅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没有困难
阅读有什么收获:
有些孩子会很在意物质甚至到了痴迷和疯狂的地步,所以为了获得物质上的享受宁可出卖自己的身体,甚至不惜卖肾。究其原因,母爱获得太少的孩子,就会执着于母爱载体。这个载体,最初是一些很小的物品,最后发展成为手机、笔记本电脑乃至其他。这些表现,并非是溺爱,而是缺爱。研究发现,孩子要形成稳定的安全感,需要一个条件——在三岁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没有严重的分离(超过两个星期的分离即为严重),而且与妈妈的关系有很高的质量。
太多中国父母过于关注孩子,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的生命已乏善可陈。在父母过分的关注下,孩子一步步走向分裂。因为这样的关注并不一定是心理意义上的看见。所以,请“看见”痛苦者的痛苦感受,确认他们的痛苦感受是多么真实,不要粗暴地进行评判,更不要朝相反的方向说。你以为,你在让他看到正能量。殊不知,你在继续将他朝分裂的方向推。对孩子来说,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关于被看见,其实不仅孩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我曾经写了一篇《我们都渴望被看见》就是从个人的感受出发写的“看见”的力量和带给我们的感受。
还有些人没有到精神分裂这么严重,但是会表现出有神经症。神经症在幼年时播种成熟期发作,创伤越早,患病越重。
青春期的孩子太听话不是好事,这意味着孩子过分的压抑了自己的感受与表达。这时候的“好孩子”容易出两个问题。一是叛逆期推迟,在青春期没有力量反抗父母,等自己长大了,有力量了,会更加彻底甚至过分地反抗。二是缺乏生命力,他们仿佛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他们兴奋。
所以,作为父母,应当懂得,一,要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这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二,要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三,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不再崇拜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父母应该做好这种思想准备,明白孩子这种心理转变背后的积极意义。四,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大动干戈,适当反思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得太厉害了。五,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要再把“乖”"很听话"还当做有点来看。父母应当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独立的世界,减少她的依赖心理。六,谨防孩子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达愤怒,而好孩子则容易讲愤怒憋在心里,最终攻击自己。如果孩子出现话少、行动少、情绪少的情况,家长就需要警惕了。
孩子有问题,是大人先自省。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是,不要只盯着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所以,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家长应该先学会聆听,成熟的父母先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在今天的阅读中发现,很多看似有问题的孩子背后是有问题的父母。我们面对着的自我评价度低的孩子,也许其实是父母出了问题。所以,先从看见孩子,接纳他的情绪体验开始,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给予他想要的关怀和帮助,而不是我们认为他需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