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谈话的力量》,6页
米吉是一位大学行政人员的妻子,最近在纽约的一次课堂上,她说自己对生活感到厌烦。
“为什么呢?”“因为一整天,陪伴我的就只有两
个孩子:一个三岁,另一个还是婴儿。因此梅尔一回来,我就问:‘今天怎么样?’我真的是想得到他的回答。但是他说什么呢?‘没什么,就跟平常样。’然后他就打开电视看起来了。”
米吉犯了几个简单的错误:
第一,她的询问范围太广。提问题就像开水龙头一样,范围放得越开,得到的回应就越多—直至最后的极限。米吉这样宽泛的问题(像“有什么新的消息?”“最近忙些什么?”“说说你自己的情况!")往往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回答,所以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
第二,“今天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听起来更像是一句套话,随口说说而已,而不是真想了解什么情况。回答往往也是套话,例如“很好!或者“还行”。
最后,米吉每天都问同样的问题。这不仅让对方更认准为套话,而且每天都要回答这样毫无创意的问题,很可能也会让她的丈夫感到厌烦。
我建议米吉每天读学校和当地的报纸,然后在
让她的丈夫休息片刻之后,就他比较熟悉的话题提
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以下就是她的成果:
那天晚上,我告诉梅尔我听说学校要重新设定对文科学生的外语要求。我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接着我们]就开始讨论学习外语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别的民族。我们还谈论了各自学外语的经历。结果俩人开始用中学时学的蹩脚法语交谈,开心得不行。最后,我们都谈得很累了但是很开心,他吻了我一下,小声对我说:“亲爱的,你太棒了!”
这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吗?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当我们与人聊天的时候,无论是朝夕相处的亲人,还是泛泛之交的同事以及好久不见的朋友,很多的时候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局面,特别是不当的提问会让人瞬间陷入尬聊的情景,那么怎样提问才能帮助我们与朋友愉快的聊下去呢?秘诀就在片段中的一句话:
就他比较熟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的问题。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和别人聊天时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
一、熟悉。提问的方向是对方熟悉的话题,而不是自己热衷的话题,这样对方才有话好说,有话想说;
二、具体。具体的问题不要过于宽泛,问得宽泛,对方会感到无从说起,只能简单的回应,然后两人都无话可说,只好呵呵了;
三、开放。因为太多封闭式的问题会导致谈话的枯燥,对方可能会感觉自己在接受审讯或盘问,而开放式的问题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它会令对方感觉你对他说的话很感兴趣,想了解得更多。
A拆为己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记得有一次下班的时候,在楼梯边碰到一位平时不太熟的同事,打过招呼以后就一起下楼。沉默着下楼怪尴尬的,我就没话找话说:
这么晚,孩子吃点东西没有啊?(封闭式问题)她回答:吃了的。
我又问:今天怎么样吧?(问题过于宽泛)
她说:还好吧,跟平时差不多。
我又问:听说最近有个国际学校要来交流哇?
她说:这是英语组和体育组在对接,我也不清楚。(不是她熟悉的内容)
然后就是沉默……沉默……终于走到校门口跟他告别的时候,我们两个都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A1+:激活对相关经验的反思
如果当时我看过这个段子,我会准备这样一些问题跟她交谈,比如我会问:
这是准备带孩子去上什么课外班呢?(这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他可能会回答:准备去上美术班呢!
我接着问:学习的地点在哪里去上呢?
主要学什么类型的绘画啊?
有没有好老师推荐啊?
嗯,我也想了解一下,有机会让孩子也去听听课。
(这些问题都围绕孩子的课外班这个话题进行,是她熟悉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开放式的,并不能用一两个词语就回答清楚,需要她具体说明,这样能让她感受到我对课外班学习美术很感兴趣,能够就这个话题愉快地聊下去。)
A2:以后我该怎么应用
下个月我的高中同学将从外地回成都,因为大家已经分别十多年了,可能在刚见面时会有些生疏,那么到时候我就会设想这样一些问题跟她聊天:
今年你打算在岳阳过年吗?
跟四川相比,岳阳过年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吗?
听你介绍,感觉岳阳很好玩哦,如果我寒假带孩子到岳阳去旅游的话,有哪些必到的景点吗?
我选择的话题是关于岳阳——她生活了十多年的城市,应该是她比较熟悉的,然后我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开放式的,需要她进行一些解释。像过年的风俗、当地的旅游景点需要她具体回答,我想这样的提问,能让我跟她迅速的拉近距离,消除时间的隔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