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眼中的晚安代表着什么?
以前,晚安=我要睡觉了;现在,晚安=在线隐身,开启一个人的快乐冲浪时间。
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都会熬夜,医生熬夜争分夺秒救命;保安叔叔熬夜值班;司机熬夜载夜归人;创业新贵熬夜奋斗;圣诞老人也要熬夜派礼物、、、、、、那么,当代大学生一般熬夜都做些什么呢?
01搞期末+论文
考试周到了,一向清闲的图书馆迎来了它的春天,临时抱佛脚的同学变得出奇勤奋,白天泡图书馆,晚上挑灯夜战。再不复习的话,这周过圣诞,下周嗨元旦,再下周就完蛋!
只是柚子学姐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些人想试图在短短几天内搞懂一个学家毕生的理论?
有人说,考试周等于抑郁周,最抑郁的难道不是大四学生吗?一方面要应对期末考试,另一方面还要准备论文。
当大四学生碰上期末考试,开出来的都是“苦逼”的花!
02嗑CP,煲剧
有个世界之谜至今仍未解开:为什么很多大学生睡着睡着觉,手机会突然跑到自己的手里?
一会儿发个朋友圈,一会儿逛下淘宝,一会儿刷下微博:
今日热搜:“吴磊把郭麒麟搂在怀里”,点击,“哇,最近吴磊和张子枫好有CP感哦!”
继续,“我早就猜到魏大勋和杨幂关系不简单,郑爽离开张恒后状态真好,看一下郑爽最近出演了什么电视剧、、、、、、”
03打游戏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的状态是“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混吃等死”的方式几乎都是打游戏。
上课打、吃饭打、通宵打。你要相信,感染力这种东西在一个宿舍能够发挥到淋漓尽致:一个人无聊,一群人跟风;几个人无聊,就“抱团取暖”。
第二天到了课堂,直接趴倒一片,梦里还是打游戏。
04思考人生,瞎矫情
“昨晚想了一晚上,我决定……”这种台词经常出现在影视剧情节中。
FBI著名心理学专家丹尼斯.里根教授说过,“人都是七分感性,三分理智的动物。”
白天,人要一直接受外界传递的信息,这时候,大脑的作用更多的是处理外界的刺激以及我们对外界的反馈。而到了深夜,外界的刺激和我们要给予的反馈都大幅减少,大脑闲下来,容易切换成感性模式,陷入思考。
有些女同学就开始矫情,与自己的灵魂瞎玩了一夜:“他最近过得怎么样?”、“这个圣诞节谁陪我过?”、、、、、、
成年了,晚上可以矫情,白天就得拼命。
05被熬夜,月亮不睡我不能睡
熬夜是真的,想睡是真的,睡不着也是真的。
因为每个宿舍都会有一个打呼噜、一个说梦话、一个磨牙、还有一个半夜放屁的舍友,瞬间,宿舍奏起交响乐,而作为那个纵观全场的人只能被选择失眠。
睡不着也是一种熬夜,有些“快乐”果然只有自己懂。月亮不睡我不睡,医院等你来缴费。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近四成的大学生经常熬夜,超两成一周熬夜7天。似乎熬夜成了刚需,早睡就是与同龄人生活脱节。而近几年来,因熬夜患病的新闻层出不穷。
今年9月份,一位22岁大学生小胡经常熬夜打游戏到凌晨五六点,身体出现拳头大肿块,患上恶性淋巴瘤。小胡的情况并非个例,前不久,该医院还接诊过一位21岁的女大学生,也是因常熬夜打游戏患上肠梗阻,最后失去做手术的机会。
熬夜的危害不言而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大学生迎危而上呢?
01“年轻人”的特性
除了赶作业,学生会布置的任务繁重,柚子学姐想,跟“年轻人”这个群体特性分不开。年轻人追求个性,喜欢寻求刺激。
夜晚,有些人已熟睡,而他们却刚刚开始狂欢。
明知道熬夜有诸多不好,依旧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是年轻人,身体素质强,不会轻易倒下。
准确来说,是不倒在医院决不罢休。
02网络娱乐大众化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手几部手机都不成问题。
加上网络娱乐大众化,各种短视频、游戏进入大学生的视野,手机成为他们无聊时光下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更成为他们熬夜的诱因。
白天“被迫营业”,只有晚上的时间属于自己,难免不想放过一丝间隙放纵一把。
03大学管制宽松
大学不像高中,有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不违反道德和法律规范,学校的“母性光环”还是在的。
提倡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还包容他们“撒个野”——染头发耍帅、逃课谈恋爱、通宵蹦迪。
宿管阿姨更不会插手这些“家事”。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熬夜现象悄然而生。
“没有熬过夜不算上过大学。”适当的熬夜无可厚非,赶小组作业、筹备校园活动、忙期末复习、写毕业论文。
但长期熬夜确确实实在透支健康,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摆在了我们面前,不要等到自己成为下一个“例子”才肯善罢甘休。
日常学习占据白天大部分时间,晚上难得休息,适当的玩游戏、看剧可以放松身心,但要科学的安排作息时间。
大学是梦想的开始,而熬夜是梦想的终止。
编辑 / 柚子学姐
文 / 柚子学姐
图 / 网络
关注公众号:「学姐YOU话说」
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