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14个小时,零碎时间看了一个月,做了上百条笔记,读完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本极其对我胃口,作者尹建莉绝对是个“超级妈咪”,是我以后育儿之路的偶像。不仅如此,“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成绩也会让人更加叹服。从这本书里受益的家长绝对不在少数,就让我来说说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家长,拜读之后我的喜与忧吧。
喜: 阅读“魔杖”
在现在这个网络知识时代,阅读再一次掀起高潮,各种“阅读社团”层出不群。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原来阅读的影响力对孩子那么大。那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有很大影响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细微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不能顺利的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看到这样的话的时候,我惊喜极了,那么多早教,那么多启蒙,原来最简单但是又最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启蒙就是: 阅读!而这事我已经做了两年多。冥冥之中,在歪打误撞的情况下,原来做了件很正确的事情。而且,我是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启蒙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智利启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孩子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文章中作者除了以自己的女儿为例,使她不但完成小学跳级等优异的成绩以外,还跟踪对比了四个孩子的课外阅读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都能很好的扶正这一观点。但凡课外阅读做得多的孩子,越能在高年级凸显优势。那如果阅读真的有这么大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诵读经典; 既然想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熏陶,经典一定是最好的,比如唐诗三百首。想想我们的祖辈们不是从诵读里悟出了那么多道理吗?所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再背一次唐诗,并记得关闭你想多解释的念头,别让你几十年的“成见”毁掉孩子的“无限想象力”和“解读能力”。试着让孩子来负责“解读”唐诗,也许能带给你更多惊喜。目前市面上所奉行的不少“国学”教育其实就是这样的思路。
用手“指读”:这个方法就是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一边读,一边用手“指”字,这个方法自然比单纯的读书要稍“累”些,但是看看作者的女儿,正是作者使用了这个方法,等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识字量突飞猛进。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累积过程.这个方法,比单纯的识字有效得多。不仅没有“刻意”的练习,还能将字放在语境中体会,绝对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非常宝贵的。然而这点最容易被家长“抹杀”。但凡期待孩子出成绩的事情,我们家长往往容易失去“理智”,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希望我们的“作品“——(孩子)能够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希望他们很快出成绩。但是孩子正如一块”美玉“,需要我们一点点细心打磨,急功近利的做法就犹如怀揣着一把”锄头“ 去刻美玉,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一过程最考验我们家长能不能时时放弃评价,放弃比较,放弃功利。最简单的原则是但凡能从正规书店购买的书籍,只要孩子喜欢就让他去畅快得阅读吧。在这个连直播“吃饭”都能成热点的社会,你怎么知道孩子能从哪本书里发展出什么超乎你想象的能力呢?相反,放长自己的眼光,去链接未来的世界才是当下我们这些家长该做的事情。
大胆尝试:
到圆圆十周岁小学毕业时,她已读完了金庸全部的武侠小说,共约三,四十本;郑渊洁系列童话系列故事数本,此外还有外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及中国名著《红楼梦》等,以及零散的文学书籍以及各类报刊杂志则不计其数。
看到这里有没有很惊叹,作者的女儿圆圆阅读量非常大,内容非常广。作者在自己女儿圆圆二年级的暑假,便诱使她以两天一本的速度读了金庸的武侠小说。阅读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想去修正自己的做法。突然觉得是我们太过相信自己的判断,将我们的认知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常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有力于学习而不让孩子去读,实际上每本正常的书里都有一定的认知去开阔孩子的眼界。他爱看烘焙,将来即使不能成为美食家,他也能做点好吃的喂饱自己。她爱看医学书,将来他做不了医生,也能照顾好自己吧。所以,我们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无限可能,不是限制各种现象。
喜:管教方式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
这点在平时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是很容易用反的。我在和孩子沟通无果,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也容易犯错。比如孩子不喜欢阅读,喜欢看电视。一般家长的做法是各种威逼利诱都无果后,来一句那我们这几页看完奖励你看电视好吗?结局虽然是皆大欢喜,然而呢?在这一沟通过程中,其实是在给孩子强化看电视是好的,表现好了奖励你看电视。久而久之,孩子更会迷恋看电视。而仅有的那点读书时间多半是心猿意马。相反,如果今天孩子做了不正确的事情,告诉他现在就去看电视,不看够多长时间不能停,让看电视成为一件“难过”的事情,才有可能戒掉看电视这一行为。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并没有说不给孩子看一点电视。让他学会自己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将看电视的权利给孩子,限制看电视的节目是相对可取的方法。
虽然这两大喜让我如获至宝,但是书里看到的和现实教育之间的差异让我产生是更大的忧愁。
忧: 教育方法
孩子在各个学习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就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来说,我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在通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随着作者的一步步引导,以及自己学习的过程,想想小学我们学习的那点知识,小学阶段确实不需要花太大力气,可是现实呢?现在在大城市幼升小是个多么“沉重”的话题,更有择校标准是: 识字两千,会什么程度的运算,英文能够沟通,还要有特长。结合这几年带孩子的体会,学前我们看到的大都是蒙氏教育,启发引导,但是随着要升小学就会不断地“摧毁”原来的积累,在我这个家长心里感觉到的是好像是一种“断层”。作为家长可以去听听现在教育上主流媒体的意见: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体会不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只是反复咀嚼已熟知的东西,就会引起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态度。可是现在的做法呢?面对升学的压力,我们只能让孩子在不到学龄的年龄做着超出年龄的事情。主流媒体与实际做法完全是背道而驰!
另外,据说现在有学校面试透露的是希望家里有个高学历的全职家长陪伴孩子完成学业。暂且不这讨论件事情对家长或者一个家庭的影响。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最大因素应该是“自我驱动力”。这种驱动力能伴随一个人成长的一身,陪伴他在以后的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从自身去寻找动力,而不用依靠任何外在的压力。现在经常有家长抱怨,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哪有花这么多心思在我们身上,现在孩子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和心思,怎么一点都不自觉。呵呵,问题就是出在这里。可能正是我们利用我们现有的思维,行为,时间,精力对孩子“过多”的干涉,阻碍了他们自由发展的方向,依赖性反而更强。就以最简单的是不是需要家长陪写作业的问题说起,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将来我可能不会也不支持任何家人坐在孩子旁边陪她做作业,不做一个”监工“。我可能会选择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在一旁做自己的学习,工作或者家务事。但是我想我会去检查作业。虽然我觉得让家长检查作业这件事情上也不完全合理,但是我不能让她带着错的作业去接受老师的指责。过大的指责摧毁的都是学习兴趣。我们的孩子不就是要在犯错中成长吗,为什么不肯让他们自己在小时候承担做错作业的错误,而专门设计什么挫折教育呢?
忧:暴力作业
说到暴力作业的时候,突然脑海中浮现里好几次自己学生时代为了“暴力作业”抓狂的画面,可是在此之前我都没意识到这就是“暴力作业”,只是觉得写得完全无味而已。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会不会被“抄书”,我们小时候为了快点做完作业,一只手同时“握”两支笔,用复写纸等情况不是没被创造过.....除了多以外,我想现在的“暴力作业”在现实教育中可能是另一种”变形“。作业应该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家长一起完成对我们家长来说绝对是愿意的。但是超出小朋友力所能及的范围,完全家长代劳, 只是为了学校“贴”出来好看这种作业,和所谓的”暴力作业“是有多大区别呢?
最后,作为一个家长,我能做什么?大势不可违!现在我能做的是得努力为孩子积累,给他铺路,让他未来能选择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我只能看更多的书,听更多的参考意见,然后在不违背大趋势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孩子不那么辛苦又能幸运地多那么一点幸福。我只能在他小的时候抓住机会锻炼我的情商,为将来在与教育体制发生碰撞的时候,做的自然那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