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上午,图文記录工作第一日。早上,初秋的阳光抚触着头顶,已有发烫的感覺,而秋风吹拂过赤祼的胳膊,却凉意森森。乘着美女駕駛的三轮車,载着一车的林间腐叶土,目的地一一一辛庄有机种植試验基地,70号大棚
要了解有机种植,先从认识土壤开始。土壤是有生命的,其中大量的微生物、真菌、抗生素、蚯蚓等微小生物就是土壤的生命。理想的土壤要有好的排水性,保水性和透气性,并富含植物所需的养分。
图一的土是大棚原有的土,這個大棚经历过现代化的种植方式的洗礼。随手抓起一把, 硬硬的块儿状,掰开放在鼻子边闻闻,什麼味儿也沒有,连土壤自身的味儿也消失殆尽,杨婧说我运气挺好,有的這樣的土会发出恶臭的刺激性的味儿。在她们最初工作的几日,每天回到家,嗓子都很干,很难受。
图二的土是林间腐殖土,握在手上松松的,放在鼻子边,能闻到植物的氣息。
图三中三个瓶子里分别装着林间腐叶土,草間土和大棚原有的土。猜猜看,能分辨出來吗?水最清澈的是装有林间腐叶土的瓶子,它的气味也是清新宜人的。水质最混浊,而且还泛着一层绿色的,是大棚原有的土,它发出刺鼻的氣味。草间土的水瓶里散发出的气味里有植物的味道,但夾杂有一种稍有点刺鼻的酸腐气味。我想,没有被污染过的土壤本身是具备净化功能的,而被污染过的土会释放一些污染物进入水里,所以水质,氣味都會有明显的区别,這就是我分辨判斷的依据。
经過环保小组几日高强度的体力工作后,大棚的架構已成。
最靠里是平地起垄的厚土栽培方式。每一垄都在原本的大棚土壤上铺一层树枝,树枝上面摆一层稻草,這是为了增加透氣性以及碳元素的長期釋放,稻草上放上一层大棚土,洒上酵素,改良土壤。在此基础上再最后堆上一层约十公分厚的林间腐殖土。這樣就可以種上草莓了。鋪設的每一层的内容和朴门永续設計的是有不同的,因為是大棚种植和户外种植的区别。
垄的尽头用挖小池塘的土堆起一座小丘。用手攥一把麥麸和酵素的混合物,再张开手,手里的混合物慢慢绽放开來,似乎是里面的菌群在呼吸似的,這樣的混合合物就可以洒在土丘上了,改良土壤,最后堆上十公分左右的林间腐殖土。這個小土丘用于試验坡地种植。
看到這個小个小土丘,就想到孩子们校园操场上的幸福大滚坡,那是孩子们童年記憶中多么美好的一部分。這個小土丘也是希望所在。
池塘和景观种植区的功用尚未完全清晰,這是一个探索的過程,實際上整个有机种植棚都是一个探索過程,在辛庄這片土地上,探索出適合于這 儿的环保生态之路。
整個大棚的工作都是艰苦的体力劳动工作,运土,搬砖,挖掘,安装滴灌,接下來还有种植等等,每一项都让我们這些没有干过重体力活的人挥汗如雨,尤其是隨着大棚内溫度逐步攀升,真的是让汗水尽情地流淌吧。但我同时覺得也是幸福的,把注意力专注在劳動上,体會和大地的联接,头脑里的纷紜杂沓逐渐远离,心一点一點安定,宁靜下來。伙伴们彼此间的能量的流动,对美的追求,也让劳动变得更美好。
一直觉得劳动和诗是救赎人类的一双翅膀,劳动讓我們的心获得平靜,而一首好詩是从赤字之心里长出來的,它洗涤我們的心靈,唤起我們永恒的生命感。一上午的劳动結束,让我们乘着詩的翅膀,想起生命作為鳥,作为樹,作為花的過程吧。“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