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无定法,这是一节没有设计任何问题的课堂。
作为一个八年教龄的老师,最大的改变是不再害怕。初登讲台是生涩的,怕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怕自己不能自圆其说,怕讲的不够全面,怕被学生难住……所以就备详案,把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上课再按部就班讲出来。或者提前设计好问题,再步步引导学生通往所谓的正确答案。
在经历了课改洗礼,主张生本教育的当今,我也在一直苦苦思索语文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我们太重视教学目标了,总想围着目标规规矩矩的讲一篇设计好问题的文章。这就变成了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完成教学目标。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迷失在目标里。他们日常阅读照样不知道读什么,写旁批也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是不是也该教会他们自我提问,与文本对话呢!
所以开始尝试质疑教学,效果非常好!这学期的《老山界》和《枣核》都属于叙事类散文,知识点少,文章短小,基本上孩子们读几遍就能揣摩到中心,那么如何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地方,从而以自己的角度解读文章呢。
以《枣核》为例,这篇文章归在爱国情怀这一单元下。所以据教参提示本课教学重点有三点:
1.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饱含深情的语言。
上课实录。
师:孩子们现在自由朗读一遍文章,提出至少一个问题(只要关于文章的,自己有疑惑的地方都可以)。
师:现在小组交流,每组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两个问题。
师:现在有那个小组愿意展示自己的问题?
生1:为什么她要开车到几十公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假山石?不能就近买下吗?
师:有人知道答案吗?
生2:她们家附近没有假山石。
生3:我觉得她是为了追求效果吧,挑选出更像故乡的假山石。也是思念家乡的一种表现。
师:所以几十里突出?
生:路途遥远。
师:亲手挑选突出?
生:重视。
师:论公斤买下突出?
生:不惜重金。
师:归根结底,细节刻画就是为了突出思乡情浓。
师:还有问题吗?(举起的手很多,大家似乎很喜欢提问,一边展示自己的质疑精神,一边为难别人。)
生1:为什么朋友会不好意思的解释家里有大房以及老伴孩子的工作?
生2:朋友家条件这么好,会不会有炫耀的嫌疑,怕作者难堪吧!(哈哈,大家哄堂大笑)
生3:是不是觉得自己这么有钱,又有才华却不回国报效国家对不起国家。
生4:怕作者质疑朋友的忠心。批评朋友不回国为国出力。
我觉得同学们的方向有点偏了,需要出场纠正一下。
师: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猜想了原因。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想象中以后最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自由”。“安逸”。“有房有车有钱”。
哈哈哈哈,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
师:对呀,大家渴望的生活,在这位海外游子身上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
师:那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况且她儿女双全,事业有成。但她偏偏就有不开心的地方,抑制不住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面对自己优越的物质条件,解释时难免会有点不好意思!
师:还有问题吗?
生1:为什么是枣核,不是石头、水、土什么的?况且枣核从发芽到成长需要漫长的时间,她已是风烛残年,能等到枣树长大吗?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以前人们出远门都喜欢带点家乡的水土,为什么这儿是要枣核呢?
生2:水会不会变质呀?
生3:石头太重了?
生4:我觉得是因为枣核有生命力吧,枣核从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可以看着带走家乡气息的生命不停地成长,更能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吧!
教室里掌声雷动!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果然强大!我乘机引导,“枣核是全文的线索,大家能用一个动词形容一下枣核从而理出文章情节吗?”
很快就得出了如下结论:要枣核,得枣核,议枣核。(板书)
师:作者通过枣核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那么这种手法叫作以小见大(板书)。同样我们写作时,特别大的立意都可以从小的切入点进行写作。
师:还有没有同学提问?
生1:既然她这么思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亲自回去看看呢?
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家纷纷举手。
生2:因为她腿脚不方便吧。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肯定身体不好。
生3:不对,她还可以开车,身体应该没问题。况且,既然和作者是同窗,为什么作者都能坐飞机,她就不能做飞机呢?
生4:她舍不得自己的家人吧!
生5:会不会美国不放行,毕竟她们家的人都身居要职,会不会美国担心他们把机密带回中国,不让走呢?
生6:不会吧,作者可以去交流,说明两国外交没有任何问题。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所有的同学都看着我,等答案。我第一次意识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带来的求知欲,这种感觉太棒了。
师:你们有怀念的故乡吗?
生1:我特别喜欢小时候在奶奶家的,和一群小伙伴们下河玩水,捉迷藏各种游戏。
生2:我奶奶家有一个磨坊,奶奶常带我去玩。
师:你们现在回去还能找到童年最喜欢的感觉吗?
生1:找不到了,曾经的小伙伴都不在那儿了。而且也不能无忧无虑的玩了!作业太多了!
生2:磨坊已经拆了,我再也看不见了!奶奶也去世了。(声音里已有哽咽声)
师:所以作者不是回不了家乡,是回不了记忆中的家乡了。她已在美国生活了那么长时间,血液里已经融入美国的生活方式。回去了,也许自己的家乡已经面目全非,就算不变也找不到记忆中的感觉,相见不如怀念。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当下,也许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朗读自己假期写的一篇文章《回不去的家乡》,加深他们的理解。
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曹文轩老师的《前方》,并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家长你最怀念的一处美景或某一事物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下课!
后记:我真的很喜欢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提问解答的场面。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激起的绚丽的花朵,很多我从未注意过的细节在他们的质疑探讨中得到升华,也让我明白一个初中生眼中的课文是什么样子!他们也在参与中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更加自信,敢于展示自己!这才是一节活的课堂,一节有生命和温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