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想感觉
同样是在人群中
但没了先前的自卑感
原因也许是这样
刚才帮老人放了下行李
整个过程也没啥
可当我说不客气的时候
那种自卑感又回来了
也许此感非彼时之惑吧
很多话接踵而至的话要写出来时
那个无敌唯心的存在
硬生生地把它们挡回去了
无话可讲
但我不想静下来
那我便去吸支烟吧
。。。。
我这种人,最需要的
是不断的具象化所想所感
不然自己会迷失在思维的殿堂里
我决定坚持这么做
也是从发现自己非常敏感开始的
敏感也许是从儿时就建立的某种自身特点吧
不同的人敏感程度都不太一样
不知从何时开始
我一紧张就开始胃痉挛,拉肚子
世上都说逃避是负面价值取向
以我的感性认识看来
很多伟大的创举
很多牛掰的创造
有很多时候
都是来自于逃避的
我就经常在逃避的
对于三句话内聊不来的人
我多半就不想再废口舌了
如果我无感
就实在不想去为了别人去营造某种氛围
我对于他人过分的感情用事感到无语
不管男女,在我面前谈论感情问题
在我看来都是庸人自扰
自从回来家乡以后这种人变少了
因为身边的同龄人大都结婚了
如果待在大城市
那些希望自己被拯救的男女大有人在
大家不知道都迷茫在哪里了
罢了,这么想也是有偏颇的
或许我是怎样的人,我就能和怎样的人处在一起
我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
我最讨厌感性过度的人
估摸着我就是感性强于理性之人
就像前面说的
我这种人需要不断的输出
最简介的方法
就是写作
看到过一本英文书
从认知神经学角度在说
写作是一件反人类的事
因为人类最习惯的是语言
没错,我自身的感性认识确实如此
文字是基于语言的再创造
是符号系统上的又一个符号系统
我无意间想到各个修行法门
都有讲到
放下文字
放下语言
感受内在的状态
在我理性的认知上
这都是在停止我们人类某种认知工具的使用
而我在感性的体验中
体味内在的状态
久而久之得到的就是平静
行话讲就是活在当下了
之所以能获得平静
因为我选择直面这些最深处的状态
并把它们具象化出来
所以这里我选择适当的逃避
真的,没法不逃
你想想
如果你明明觉得跟某个人呆着真的一点都不舒服
并且你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
那对方就会受伤了
当然,我相信不是人人都这样
但我身边能让感直言不讳的人
太少了
所以,这种逃避也许是策略性转移吧
写作与运动
这两个能保证我独立的行为
好像还不够
输入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议题
我们是如何认知的?
有句话讲性格决定命运
是什么造就了性格?
朋友圈的马云常说要改变思维
那什么样的思维才是有益于自己的?
这就牵扯到输入正确的知识并去验证了吧
这所谓
学而不思则罔
书呆子
思而不学则殆
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