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不仅仅是一段静态的文字,更是一个人生命的展现。
我喜欢散文,在高中时开始,因为家里没有大部头的小说,而我喜欢流连于书店。以前读高中的镇里,走到十字街的尽头,有几间小小的书屋,常常有些不错的书。因为没钱买,所以常常只是在书店逛,站在一柜子书的前面,挑一本散文,读几篇文章,感觉就如贪了些便宜的。不好意思,每次去看一本书,只能装作样子,这个拿一本,看一两篇,那个拿一本,也看那两三篇,散文是最合宜的。就这样,我读了冰心的、朱自清的、老舍的一些散文。
在大学时,有生活补助,而父母给我的生活费也宽裕起来了,于是就圆了以前在书店的梦,看到自己喜欢的散文集就买下来。于是,董桥的、汪曾祺的、琦君的、简帧的都成了我的最爱。我看的小说基本上是在图书馆里借的,长篇小说当时真的是很少买的,连很多小说题材的名著也都是工作需要才花钱买下的。但是每到书店里,看到散文就两眼放光,脚也不有移动了,每次也总会带一两本。
散文见文。小说太长,很难很快就看完,对文章的整理往往很难拎出来。散文短小,文字优美,情感真实。散文的文字里往往有一种诗意,特别如简帧散文的空灵。
那年的杜鹃已化成次年的春泥,为何,为何你的湖水碧绿依然如今?
那年的人事已散成凡间的风尘,为何,为何你的春闺仍旧年年年轻?
是不是柳烟太浓密,你寻不着春日的门扉?
是不是栏杆太纵横,你潜不出涕泣的沼泽?
是不是湖中无堤无桥,你泅不到芳香的草岸?
————简帧《水问》
这里面有宋词,有离骚,可以读到苏轼的旷达,温庭筠的思念,有扣向心灵的琴弦,也有悲喜转接的歌韵。很奇怪她的语言,看似零乱的组合,却为我们拉开了一个美丽的意境,色彩绚烂,抑扬顿挫,情韵绵绵。随便翻开她的哪一篇文章,随便哪一个段落,都值得我一读再读,只为了感受其中的音韵和辞藻。
散文见人。文如其人,每一篇散文的背后,总让我们隐约触摸到多情的、或者是细腻的、或者是豪气的那个人。老舍的平白而闲适,什么事情经他一写,看似普普通通,又是那样地真实存在,那种生活味儿越品越有劲。琦君的娓娓道来的生活琐事,却总牵着我们的心弦。爱书的人怎么会没有“三更有梦书为枕”的美丽遐思呢?中秋之夜,千里怀人月在峰,那样的思念深情,唯有文字才能撑得住。总感觉散文更有生活味,作者看是平平常常地闲聊,但那份情还在,那个人还在。
散文见故事。遇见散文,往往会遇见一些细碎的小故事。一棵小草的故事,一股清流的故事,一弯细月的故事,还有几个人的故事。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股清流,是人生最美的遇见。当然这个故事不单单是作者的,我们读到某些字句时,常常会回忆起自己的那一瞬,朱自清父亲买桔子,想起自己的父母的辛劳。朱生豪的那一封情书,让我们回到了青春的恋爱季节。在读散文时,总忍不住会产生共鸣,或忆起往事,或怆然泪下,或无语哽咽。
所以,写了这么久,提笔写下的仍旧是散文,虽然文字蹩脚,但散文在真,只要有真情,平平淡淡的文字也能传输出情感的力量。在散文的清澈里徜徉,忘却俗事的喧嚣,还自己一隅宁静的心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