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的孩子有糖吃,总是懂事的人却不被心疼。哪有那么多的理所应当。--8.28
昨天和朋友彻夜聊天,起因是她的一个朋友发来一条微信,然后我看着朋友突然就不屑的扯了扯嘴角。原本我们正在聊着最近很帅的某明星。突然安静了大约半分钟以后,她迅速地敲了几个字,立刻收到了搞笑的表情作为回复。删除对话框,无奈地笑了一下,她说:你说自己真心对待的朋友却总是感觉对方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我有毛病啊,答应的事情总是办不到,能善解人意会懂事就不该有情绪就什么都不介意么,凭什么能失约了,总是一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或者连忘了这事我都要理解。
我问她,刚才那个人么?你就是太善良了,明明不想回复搭理的。她说,只是觉得礼貌的回一句,最近的事情是让我不爽,可好像就这样生气太无理取闹了,感觉也没什么必要,就随便回一句表示我信息收到了吧。
在我们就最近的事情聊了很久以后,我们都想表达的大概是,谁的懂事都不是理所应当的。
一个词语总是意义颇多的,早已经告别了懵懂的青春期,我们自然懂得所谓“改天再约”“下次一起吃饭”“有机会出来聊聊”之类的辞藻,我们自动地视其为无限期,也早已经明白“明天有空去看你”的重点在有空两个字,而不是明天更不是要去看你。大概有人会觉得这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比较卑微的位置,可是其实我们早就已经懂的是,会失望往往是源于不对称的期望。而这种不对称大多时候对于我们而言,结论无非是那是我在乎的朋友,但是并未有同样的在乎被体现出来。将朋友分类地过于清晰且重视友情的人大抵如此。
我要去A地,你要不要去。
我突然想去吃个米线,你要不要去。
朋友说,想去的地方我可以自己去,想吃的东西我可以自己去吃,想看的电影我也可以自己去看,想要喝咖啡我可以自己去买。
我说,要是我约你,肯定会说,一会下班我们去吃米线吧。然后等你回我一个ok或者没空。
看她手舞足蹈的赞同,表示你懂。
其实,这大概就是不同逻辑语序的感受吧。我们习惯提的问题是把重点放在“是否有空一起”,在意的是对方给的选择宽泛到,要,不要,有空要,有空但是不要,没空但是要,没空算了。朋友说,这就跟上次看的段子一样:今天你生日要不要吃蛋糕啊,我有什么异常在说我不吃还是不能吃了呢。
在乎的朋友和普通的点头之交,于我们而言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把前者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当知道这是你也喜欢的事物,我们会在计划之初将其列入,然后确认是否可行,而后者于我们而言,话再伤人都是钢铁之心,过了就迅速忘记,约饭都显得有点有利可图。
前天说第二天一早过来吃午饭,顺便办个事情。结果没有任何音讯的没出现。我就想问一句,来不了不会吱个声啊。今天下午我回来以前发信息说问我在哪里,我没回,后来过了两小时说等了我好久。
我说,我去,谁信啊,手机就他么剩下发信息的功能了啊。
继续看他手舞足蹈地表示你懂。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是各有各忙,也会突然遇到点意外打搅一下计划。我们都可以理解彼此,因为了解对方,我们需要的无非是提前吱一声。稍微成熟理智一些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而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胡搅蛮缠。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习惯被直接忽略掉,不去找存在感不等于不存在。而之后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如果我们提起索要一个解释,好吧我换个词,索要一个说明,反倒显得我们纠结这个别人已经忘记的过去。所以可以怎么理解这个状态呢,似乎就是,嗯,你该理解的,你那么善解人意的人。
我只想很不文明地说一句,去他么的善解人意,这个词是这么用的么。
我们的所有教养和多年的学识从来不是为了让我们受委屈的,那是用来让我们知道是非曲直的好吧。
想跟那些人说,没有什么是应该的,也别把理解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我们愿意去理解,是因为在乎。彼此逐渐能建立起信任的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越来越少,我们珍惜,但在信任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毫无预兆的失望,为什么还能大义凛然地问人要一份善解人意。我们一早学会了理智和成熟,学会了不把善解人意跟为谁盲目地找一百个借口划等号。
愿我们真心相待的人也从不忽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