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一种表象化的人格表现,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的素质和气质。
一、情绪即人格气质
一个情绪控制极佳的人,情绪表现得体从容,不骄不躁,气质表现出来及其优雅。
在我看来,在我们的世界中就出现过奥黛丽赫本、戴安娜王妃、三毛、林徽因、钱钟书夫妇、白岩松......算是气质优雅,情绪控制得体的人了,虽然形式上存在差别。
这些人,撇开成就,单从生活入手,会感觉到生活无论是平淡还是多姿多彩,都是自带光芒一种人。具备一种“可爱”的气场。
————简单说就是,对于这些人一般人都会喜欢,有亲近的距离感(有亲近感,但也有距离感),不会讨厌。出什么事儿,都会想着对其保护和证明,因为是趋于美好事物的保护,就像是保护自己一样。换角度说,就像粉丝保护自己的偶像一样,偶像是自己的骄傲。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想通过是的喜恶来表现自己和证明区分自己。就像是谈恋爱,一方去追求另一方会去研究对方喜好一样,不喜欢也同化说喜欢,只是为了获得认同和好感。
一种美好,特别是自己信奉的美好,会潜移默化成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会成为自己世界观和审美观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成为“偶像”。
Why not?心里存着美好,甚至美好偶像是其实是极好的。至少对于我们自身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积极的人生。当然首页我们在确定的信奉偶像必须是正面且积极的。
二、情绪化没什么不好
纵观我们人类历史中,优秀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执拗情绪,不然贝多芬怎么可能在自己或欣喜或悲伤的时候创作出《月光曲》、《致爱丽丝》、《悲怆奏鸣曲》;科比也不会在湖人比分落后的时候,对自己的队友说:“把球给我,我带你们回家。”拿下比赛;宫崎骏没有情绪永远创作不出打动人心的动漫作品......
诸如此类,在生活中情绪其实对于身体机能以及生理反应作用极大,从生理上说对下丘脑、肾上腺、甲状腺作用明显,还可以刺激大脑的杏仁核、海马等。所以贝多芬通过生活经历,造成情绪变化,自己的生理心理感官也发生变化,如果贝多芬以悲观情绪面对自己的经历,相信就不会有后面的传世经典之作了。但贝多芬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感悟人生经历,把自己所有的人生经历炼化成了自己最爱好最熟悉的交响乐结晶!
良好的控制好情绪收放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情绪会把我们变得打了鸡血样经历充沛,情绪会成为我们生活工作的润滑剂,让生活更有滋味,工作更有效率。也可以影响周围的朋友和同时,因为积极的情绪及气质本身就自带光芒,携带光芒的人越多,会照亮我们整个生存的空间,会消除空间中的阴影和消极。这个可以说是人的本能,因为在一个积极的氛围下,一般人都会不好意思不积极。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也是人最容易接受的改变,因为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听得了指责和说教。
三、正确的控制情况会影响自己的圈子以及整个人生
一部分过于情绪化的人,很少就事论事。以为率真就是美好,但伤了自己,更伤了他人。在我看来,最好的率真是不作,懂得在每个阶段说什么做什么,不说什么不做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相信基本每个人都会,但是其实最重要的是不说什么不做什么的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往往是最难的,因为诱惑或者心理潜意识实在太多,往往是我们做了才后知后觉。
如果能做到不能说什么不能做什么的时候的控制,实际上是在优化自身的情绪和气质,因为不说什么不做什么真的很难,这是一个心理习惯的改变。其实生活中,好好说话真的很重要,一话之别,如果说不好最伤的是自己,因为别人不在乎不看重,全然就是自己在恼怒和生气。
曾看过一散文中观点:人的成长最终就是放下我执。当经历诸多事情之后,每每反思深感赞同!
人从孩童一步步成长走向长大,开始就是一个情绪具象化且自我中心的人,后来才慢慢看到自己的渺小以及巨大的世界,才慢慢走出自我的中心走向成熟。在孩童时代,我们饿了就哭就闹;渐渐长大我们会收敛一些具象形式,但是从眼神中我们仍然可以读到情绪表现;再到后来我们基本不会向世界表露太多情绪,因为我们不会向索取任何心灵的安慰和安全感,除了朋友知己。
在成长过程中是一个漫长而痛苦历程,就像毛毛虫想要蝶变就必须结茧漫长的自我蜕变才能破茧成蝶。人在一个自我中心世界时期也是一样的,要把自己原本信仰的东西一切,把自己从世界中心剥离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如果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偶像”,基本上是必须摔几跤才会慢慢看清世界。在这其中,有的可能会走不出自己的世界,因为在那个世界有自己习惯的安全感,是心灵的舒适区域;也有的人,就此沉沦,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而自己什么改变都没有去做;还有一部分人锻造了自己强大的内容,不惧怕一切有利于自身的改变。
西方有一格言:死亡是生命唯一确定的事情。(Death is the only certainy in life.)
对于确定的事情,我们没办法改变,我们只能在我们不确定的一生经历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来迎接终会来临的死亡。很喜欢北野武的《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也很喜欢莫泊桑《一生》最后一句:“生活永远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么好,但是也不会像你想像得那么糟。”;也很喜欢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老人的信仰与倔强。
所以如果好的改变能为自己养成好的心理暗示和习惯,让自己的生活更简单,为何不这么做呢?
其实人最害怕的是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和不确定的事情,因为这个会给我们自身带来焦虑和不安,这也说明了我们人的渺小,这也说明了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多极甚至无限极分化的世界。
往往我们面对无法掌控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为了便于区分和选择,会形成一种自我的二分法心理暗示,即把所有的事物和人都分为好坏对错的对立面,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对自己无利的就是坏的,这实际上会割裂整个世界观,留下大部分是主观的臆想。其实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没有绝对好坏对错的事物和人。因为从“坏人”的角度来说,做“坏事”是对自身有利的,是对的;从“好人”的角度看来,做“好事”是对的,那这其中——你怎么知道,你扮演的“坏人”或“好人”,所做的“坏事”或者“好事”,在其他人的世界是“好事”或“坏事”。可能有时候“坏事”就是“好事”,“好事”就是“坏事”。
所以二分法来构架自己的世界观是过于主观的,无法听到世界其他的声音,无法看到其他事情。就像我们看到科比在球场上自如得分,有人羡慕觉得这人真幸运、天赋真好,但实际上科比并不是NBA历史上最好的球员,他是凭借自己不服输的努力,渴望用胜利证明自己的决心奔跑在洛杉矶凌晨四点的球场。
我们或许只看到街边清洁工脏兮兮的工作服,和那永远低头的卑微感,和我们大众的嫌弃和廉价的优越感,但我们可能很少看到凌晨三四点忙碌的清洁忙碌的身影,他们可能饭也吃不好,住的地方很乱,而且工作是没有福利保障的临时工。但是这些最可爱的人做了我们大部分不愿意做,甚至认为是卑贱的工作,为了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人可能说,这些人没有追求,也不是上面的那么高尚。但是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追求,给予他们的现实条件,他们的追求是尽可能减轻儿女的负担,也可能是人老了找点消遣,也有可能是......至于高尚,其实不在于他们本身认为自己高不高尚,因为高尚本来不是一个自夸词,而且一个称赞词,试想中国清洁工提供一天中国会是怎样?在没有高度自觉和素质的今天相信会是难以想象的脏乱。他们是以清洁工为职业的一批人,不管他们心里的追求怎样,他们努力旅行了自己的职责其实就是高尚和值得尊重的可爱的一批人。
四、放下才能获得更多
就像自己手中的一杯水,其他人陆陆续续给你倒了很多水,可能中间喝了一点,但是如果我们始终把着自己的水不放,继续索取当其他人下次给予的时候我们将会失去更多。一方面我们得到的水会溢出来;一方面就像浪来了一样,我们索取是表面我们需要水,但是别人却看到的是满杯的自己,自己的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
但是在这其中我们学会分享,我们会一直保持和其他人的联系和信任,之后我们会获得更多,乃至一个水源。
所以,在生活中放下和给予,比获得的索取更重要。
放下也是我们情绪控制的重要一环,可谓是及其重要。我们生活中有些朋友可能把自己看得及其重要,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对自己付出给予都是应该的,自己索取也是应该的。但现实是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这些朋友是可悲可怜可叹的,因为他们需要在他人的认可中才能获得安全感,不过在他人认可之后他们会继续索取,没有得到他们可能会消沉可能会抱怨,往往这时候会焦躁不安,因为他们在这时候他们自己觉得自身安全感受到损害,这时候他们往往希望通过某些事情来说服他人重新获得好感和信任,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是一群不自信对自己能力掌控不行的人,他们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来肯定自己。在这种生存环境中生存会形成——活在别人的眼里的情况,因为没办法自己我认可。因为不自信,也或许是追求完美,让自己内心根本没办法面对现实中最真实的自己,因为害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缺点。
但是不完美才是唯一的人生,完美是人生最大的误区,让自己无法面对自己,阻碍自身的前进。
并且在其他眼中,没有人是绝对完美的。除了真正爱能够容忍你的就会出现:连放屁都觉得是香的,神经刀也会认为是可爱,懒于梳洗也会认为是率真的美。不然在这个世界哪有身边都会无条件围着我们去转,无条件给予呢?
当然也不乏存在具备有强大世界中心力的人,就像是奥黛丽赫本可以吸引无数人为之倾倒,无论男人或者女人。当然这其中也会存在不乏嫉妒和中伤者,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嫉妒和流言中伤才更加体现赫本的吸引力和大度。因为这些嫉妒者往往是通过与自身的比较才会产生嫉妒和中伤的,这里赫本已经成为了比较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标准了,这其实已经毋庸解释了。比较才会产生伤害,也只有那些不自信对自己能力无法掌控的人才会在比较中产生嫉妒和为之中伤。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要想围绕自身为中心,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和光芒。就像太阳具备强大的光芒和内核吸引力,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否围绕太阳转;亦如月球围绕地球转,是因为地心引力作用。所以其实换在人身上也是一样,无论长成什么样子,最重要就是要修得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吸引得了更多人你心甘情愿为你转。如果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不要想着其他人理所应当为我们做什么,就不要想着全世界都对不起我们,因为我们根本不配。
能够正确看清自己的一个位置和重量以及优缺点的人,往往不会因为别人的有点而嫉妒,别人的缺点而蔑视。因为看清之后,会明白不存在完美,而我们需要做的更多去发现世界的美和他人的美,不吝赞美之情,并且努力让自己匹配上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自身的世界乃至整个世界都会更美好!
在这其实我们就必须摒弃二分法中绝对标签式的好坏判断标准,我们应该秉持自己的底线,只要他人不越过自己的底线,我们就不应该枉加判断。
对于底线就是尊严和人格,尊严和人格必须认真对待。其他各种大小事,能够解决的,基本就不是大事,就没必要忧烦纠结,事情再大不就是麻烦点、非得时间多点,那就多想下解决方法、多花点时间总会过去的。
至于生活中朋友同事间无所其及的玩笑和互损,不涉及尊严更不甚大事,不必当真,权当生活调剂。如果真的生气或者恼怒了,只能说明气量情绪控制还需要加强。这是因为心理还是存在二分法中绝对的对立面,以有损自身的来绝对判定在心中给对方贴上坏人标签,管对方是不是玩笑,管自己有没有损过对方,这都不重要,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容必须证明自己——大不了......(大不了、最多等极端词,往往是自我中心的人常用的一些词,因为他们只需要为自己负责,并且整个世界都要向自己负责。)
能够让我们自己恼怒和情绪变化的永远是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以及自卑感往往容易产生极端情绪。极端情绪很容易被别人利用,因为别人知道怎么控制引导我们的情绪,其实就可以控制某些事情的走向来达成目的。这当然有好有坏,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情绪变化疏导学生奋进;但是如果这些规律被其他别有用心的人掌握,就可能酿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常怀仁慈和感恩之心,世界就会对我们友善,我们身边的人也会对我们友善。
我相信,生活中不会无端因爱生恨的情形出现,往往都是情绪控制不好说错话做错事造成了相对对方的伤害而形成的。
五、控制好情绪,眼中的世界自带光芒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自身一面镜子。无论是我们好人坏人,都可以照亮自己。人只会恨两种人,一种是自己对立面的人,一种是类似于自己人。所以生活中无论是自己崇拜的优秀的人,还是我们讨厌恨的人,我们都可以从他们的层面或者对立面看到自己的,这样我们就可以跳出自身看自己。
当我们通这些事时,我们会发现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自带光芒,只是强弱不一样。
当我们想要去改变,不要想着整个世界为我们而改变,然后我们在这个世界的氛围中去适应。这是不可能的。
想要改变,我们必须成为变化的本身,一方面我们的眼界会变,另一方面我们成为不受他人影响独立存在的人。并且如果我们都想到这一层,我们将会是整个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力量。我们常常绝对社会哪里哪里不好,而我们又为这个社会做过哪些好事呢?
所以当我们控制好情绪,去进行自我修养的时候,我们不仅会看到整个社会的闪光点,我们通过对自身的追求和改变,我们自己也会成为世界闪光光芒的一部分。
后序:本文是我酝酿良久才决定将自己剖析和对社会思考的一些感受写出来,也是我时常会感觉到有些事情我们不仔细思考总结,自身永远无法触及事物本真,所以权当一次整理总结,喜好自知!引一句话:“生命的唯一确定性是死亡,思想的唯一确定性是无知!”我只是在无知中探寻,所以大家心中尽量各有思考,可以和我持相反观点,可以完全不信我的,看完的权当消遣胡诌!望诸君都可以成为自带光芒的人,成为更加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