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原谅我给自己的小文起了个论文的名字,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让众看官见笑了。
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5000多年历史的广阔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地区之间差异性之多之大。上周堂姐在烟台海边的一个渔村结婚,我才真正领略到不同地方的婚俗民俗的差异。说来其实有趣的很。
我家在鲁北的东营,号称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靠胜利油田发展起来,没有什么历史,风俗也偏现代化,特色很少。古代的“三书六礼”在现在保留下来的不多,现在有的就是问名、纳征、请期、亲迎。顾名思义,就是说,男方父母会提前请人给新人合八字,然后会“送大礼”,也就是送“彩礼钱”,同时会送来让人看好的吉时,包括大喜之日需要什么属相的男女送宾,几点几分到女方家,几时离开女方家,都用浓墨写在红纸上。同时,男方还会送来一套红色枕巾或者毛巾,叫“换手巾”,也有地方会送两只活鸡,还有是需要送一只红色的行李箱,里面也是放红色毛巾等日用品或新娘的衣服。还要给新娘买首饰,如果新娘不想要,就直接给买首饰的钱。这时候,男女方大家族都聚一起吃饭,这就算是订婚了。当然也有更隆重的,视家庭情况而定。
大婚这天习俗会繁琐些,新郎去新娘家接亲,照例要被新娘的闺蜜团好好收拾一番。首先要撒红包,用尽一切手段冲进门去,据说最好的办法是新郎带一群壮汉,把女方的闺蜜团吓倒。但我这种见多识广的,一般不会轻易被吓到。但我心善,只要红包够了,就会主动给开。进来之后得先求婚,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郎要使出十八般武艺才能通过闺蜜团的考验。什么俯卧撑啊,唱歌跳舞扮小天鹅啊,回答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啊,等等。这时才发现当女生挺好的,毕竟这辈子不会有这么出糗的一天,关键还要被录下来传给子孙后代看,那真的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求婚成功后,新郎就迎来这辈子最风光的一天,坐在丈母娘家的客厅里吃一顿女婿宴。这时候他就是全场的焦点,还有一些长辈给频频劝酒,喝不喝呢,那也得看个人的酒量。万一一个不小心,喝多了,那媳妇可就娶不成了。
酒足饭饱以后,要找新娘的鞋,那都是提前藏好的,照例要用红包才能让闺蜜团提供者线索和答案。其实结婚这天,新郎要掏出无数个红包,而且要从低面值到高面值不等,真是个技术活儿。先不说你得算清楚用了多少剩多少吧,还得“看人下菜碟”,普通堵门不用给太大的,但藏鞋的那个至少得给100的。还有,新娘如果有亲弟弟或者妹妹,你想带走人家姐姐,掂量着点给多少人家才肯放人吧~
新娘被接走之前,母亲会让她“抓钱”,寓意着以后女儿不缺吃穿,有钱花。一般女孩会比较羞涩,象征性地伸一下手。但有句老话说,“闺女外向,自然现象”,意思是说啊,女孩子长大了要嫁人,就会向着婆家了。所以大堂姐结婚的时候是很不客气地抓钱的,抓三次,每次抓来放新郎口袋里。看来,以后一定得让老妈多放点红色毛爷爷,一次性多抓些,带着娘家的钱回去买糖吃。
以上这些习俗,胶东也都有,相差并不大。但是接走新娘以后,烟台流行去海边或者公园外拍,有婚庆公司组织,摄影师拍出的效果都很不错。东营这边早些年有种新娘从哪边上车,脸朝哪个方向,都是让人算好的,路上不能改变,也不能下车。但随着时代发展,很多新娘已经不管这个,怎么高兴怎么来。
总的来说,结婚前期准备及接新娘环节,胶东和鲁北两地差异不大。但值得一说的是,鲁北这边彩礼钱比较多,从八万到二十几万不等,大部分由新人自己决定这些钱要怎么花。但有的县区女方父母会把彩礼钱留下养老,其他的地方是女方父母会再加一点由新娘带到婆家。而胶东大部分地方彩礼钱比较少,因为流行女方陪嫁很多,据说威海一带的女孩子压力特别大,需要攒很多嫁妆钱。
本来想随便写写,一动笔却发现要写要调查的东西很多,而主要的差异其实体现在接完新娘以后的程序上。今天只能写这点,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