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优于自己,才最高贵。 ——海明威
昏暗的夜里,坐在房间角落回忆过往。阵阵悔意缠绕着黑烟一般覆上心头,骄傲如我,懒惰如我,未必有药可救。恰如那句:“听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杯子碰到一起,碎了的不只是梦想,还有骄傲的心。
大概有很多和我相似的人吧,不得不承认历经波折,依旧平庸无奇。说好的梦没有机会去做,想好的路没有力气去走。不是说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么?那么这段时光似乎长得有些尴尬了......
像所有的励志故事一样,一些人风一般地卷地而起,又如流星般闪过天际。我们就想,我和他们有什么不同?是我不够主动,我太过懒惰,还是我积累太少?然后对着他们默默许愿:嗯,终有一天,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
成为这个所谓“别人”,似乎成为了我们的希望之所,成为理想的应许之地。可是我们似乎忘记了,他们的方法我们大多数真的学不来,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奢侈品。同样的方法到你手上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实的压力更会让你惶惶不可终日......
我也曾非常想成为那个“别人”,日日风光满面,夜夜睡意安然。后来我发现,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人;不是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而是像自己的成功的人,和像别人的失败的人。
Ⅰ.我们用未来麻木自己,其实从未真正悔悟过
最好的生活不是时时陷入低谷,又能时时悔悟,还能时时奋起,而是从一个平衡到达另一个平衡。
生活的大多数时候是极平淡的,平淡到有时清晨都要找个借口才能安安心心起来,如此,一天才不至于显得和昨天一样平凡……
鸡汤告诉你你没有做你应该做的事,但你是没有彻底反省自己的过失;鸡汤告诉你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可你从不了解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鸡汤告诉你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但你连对自己生活基本的控制力都没有…为什么鸡汤中看不中用?因为它并没有指出对你来说真正的问题。
什么是最正的价值观?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而是在特殊情况下,能让你猛然发现关键问题所在,并能用新的认知打破它,进而上一个更高层次的的认知。
佛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实相千变万化,到本质却仍是那个“一”。今天和明天,现在和未来实际上又有什么不同?不过你固有的时间观念掩盖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已。
所以说,真正的悔悟,是看到当下就是未来。今天你做的事,也是明天你会做的事,明天拥有的东西,现在已经在你手上。而你能把握的,就是重复地做最重要的事情,找到问题所在,因为它们一个能成就你,另一个却能毁掉你。即时你暂时没有获得世俗的成功,保持平衡的心态,也要不卑不亢,不忧不喜地向内寻求,力求不再重蹈覆辙。
Ⅱ.我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想法
你有没有尝试过灵魂出窍的感觉?
如果没有,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静谧的午后,只有你均匀的呼吸声,你感觉自己身体里有什么东西发生强烈的震动;转瞬之间,你飞了起来,一点一点脱离了自己的身体,回过头,注视着那个自己;你的内心平静轻松,脱离了沉重的身体,深深地觉察到自己的圆满丰盛,没有了嘈杂的思想噪音,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这时你才感觉自己真正活着…
如果你能产生或者记起这种感觉,那么,记住它。试着在睁开眼睛的情况下,在洗澡的时候,在睡前,在一天的任何时候重温这种感觉。渐渐地,你会开始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头脑里的思想。
你的内心开始变得澄明,甚至接近开悟的状态,此时在此处,随后去他处,如是而已。
我们的意识是适应的产物,思想是头脑的噪音。学会做自己的旁观者,在内心形成一个更加严肃的自己。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更多的审慎做每一个决定,当你的坚持已经过时的,当你的想法已经腐旧,没有什么是比放下这一切向前走更大的进步了。
Ⅲ.我们不愿落入俗套,却被无知绑架
佛观一滴水,八万四千虫。从开端到终结,世界上的生灵从来没多过,也从来没少过,我们和一片叶,一只猫,甚至一粒微尘,从来都是没有两样的生命。
所谓世俗,不过是信息的不对等,进而产生的分别心。人的许多烦恼,都是来源于执念。人间所有的纷争都源于分别心。因为了分别心,才有了贪婪,有了仇恨,有了愚痴,进而也有了战争,有了屠杀,有了堕落,也便有了天道轮回。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个豁达独立的心性甚至比知识智慧、才能品质更加重要。
王阳明的《心学》核心思想之一便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我的心是空的,我此时此刻没有欲念,而你的心一动,我会知道,我会理解,而同时我会洞察到其中的一切虚妄,于是我可以对此做出行动。”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这堵墙不可能坚强到“足以抵抗一切打击”,但却具备另一个功能:将我们圈在这堵墙内,令我们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令我们看不到更强大的力量。
然而,只有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孤独,并建立起真爱的关系,也只有看到更强大的力量并顺从这个力量,我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并获得真正的解脱。
你对世界的偏见,来自你对事物的无知,来自你无意识的错误认知;你对他人的误解,来自你妄动的心念,来自你的分别心。
我一直坚信,人活着,有比世俗成功重要得多的东西。否则就算成功降临,你还是不会满足,因为你的内心依旧像要棒棒糖的孩子,贪足而无知。每个人生来都是独特的,都有你的路要走,不要试图变成他人,哪怕那个他人看起来很优秀,很风光,他也只是走好了自己的路,也承受了自己的苦。至于心的修炼,每个人都还在路上......
Ⅳ.我们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专注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话是要花很多时间的。
前段时间,老师要求我们作一篇英文的PPT演讲,只是介绍一下亚历山大大帝而已。但因为我怕来不及,所以我提前两个星期做准备;因为对亚历山大不是很熟悉,所以我看了关于他的很多影视书籍资料;因为我上台很容易紧张,所以我每天睡前都练上十遍;最后,我理所应当的做得很好,准备充足,语言流畅,自行满满;但也只有我知道我曾经下过的功夫,尽管只是为了做好这一件小事 而已。
小事,看起来只是小事,但反反复复的做好它就能做成大事 。这个道理所有人都知道,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如果人生是一本书,它不可能写下所有的文字,你必须舍弃些什么,才能留下些什么。
我们开始痴迷于鸡汤,妄想得到超越自我的方法;我们后来执着于干货,妄想得到超越自我的知识。可是,我们,还是没有去做好那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却很重要的小事,或者说,没有甄别地盲目吸收别人总结的不属于你的经验。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向无形的敌人作战。”这个敌人,就是你自己。淘汰不是最重要的事,对一些压力说“不”并非是很愉快的抉择。真正的行动力不是逼着自己去执行,而是把时间省下来创造一种方法,用来扫除障碍,使任务执行起来变得尽可能轻松自如。只有自己去摸索、领悟、去感受每一个小成功下的不容易,才算真正地在努力。
Ⅴ.我们学习大半辈子,只为学会忽视自我
我是一个追星族,喜欢一个偶像很久很久,几乎贯穿了我整个青春。
在一个偶像面前,你没有自我,因为他的光芒足够强大,却也足以让你保持最初的纯净。
以那种生命最初的热情,看着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不断成长,自己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热爱,让生活中都充满了这种美好,你会三句话不离他的名字,你可以为了见他很努力很努力地学习,你会对有关他的事情了如指掌。
这个过程却让我发现,对于我们热爱的事物来说,我们的位置是很低的,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反之,把你想要做好的、学好的东西放到你的生活中去,渐渐地成为你热爱的事物,你会热爱到忽视自我,但也因此获得真正的成长和领悟。
功利主义会说,你得站在一个最重要的位子上,这样才能彰显价值,但你这样真的舒服吗?你会为之欢欣雀跃吗?记起《垫底辣妹》里的一个片段,其中的母亲对她的女儿说,“孩子,就去做会让你欢欣雀跃的事吧,学校那边我来解决。”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啊。
Ⅵ.我们知道自己并不幸福,却还在追寻无意义的满足
理想主义的实质就是现实主义,因为它尊重并遵循了人性的自然,更高的目标、理想和使命感,促使我们发挥全部潜能去追求幸福。“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这是属于当前的利益,而意义则来自于目的,那是一种未来的利益。
在做一个重要判断时,人们习惯性地先考虑物质,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能够量化、易于计算,而情感或意义却难以衡量。不幸的是,就在我们积极地不断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的终极财富——幸福,却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幸好,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选择正确的目标。它不是为了迎合外界的期望,而是符合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和爱好,是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这种目标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只有解放自我,才能享受人生旅途上的一切风景。
目标是意义,不是结局。与其相信它可以使我们快乐(把它当成结局),不如相信它可以加强旅途中的快乐感受(把它当作意义),并且能帮助我们规划旅途中的每一步。
我们要学会做人生的减法,这不是要完全删除不得不做的事,而是尽可能减少它们,并以想做的事情去取代它们。
进行仁爱的冥想,想想善待别人的经历,体会当时的幸福感受;每星期列一张“幸福催化剂”的单子,放大你的幸福;进行欣赏式探寻,即:有意识地认可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且提升它的价值;想象一下自己是110岁的老人,给自己5分钟,写下自己觉得如何才能在生活中获得更多幸福的答案;我们要活在当下、欣赏当下、享受当下,日常生活中那些普通平常的快乐小事越多,我们自然就越幸福。
我是反对成功学的,并不是反对它的正能量,而是不愿意被它误导。生活不只有利弊和成败,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是非成败是死后别人对你无可证实的论断,一转头,皆是空。
我很也感谢无私分享干货的人,但我更想做一个践行自我的人,一个成就自我的人。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清你身边和你内心的真相。找到自己的问题,问题就是阻碍,不要假装不认识它,也不要把它搁置一旁。
——愿你不忘修身明志,愿你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