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作真的忙,基本无懈顾及其他,所以到这个时间才想起要有日更的任务在,一时又想不到写什么,只好再写一下自己的学中医的感悟吧。
每个人的体质有差异,即使是感受同一种邪气,都会表现为不同的证,所以就会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就是即使是同一种病,也会根据病人的体质,症状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病,根据病人的体制,症状,可能会选用同一种治疗方法。这在西医看来是有点荒唐的,但是事实是存在的。
阴阳。这两个字是构筑中医理论的根本,也是极度概括哲学世界的形用词。以前不明白,阴阳是什么,后来才明白,原来病是分阴阳的,阴病要用阳药,阳病要用阴药。阴虚、阳虚;阴实、阳实。绕来绕去,真的能把你绕晕了。我自己还未能真正好理解好两字的高深含义。换句话,就是八纲的入门都没弄懂呢?资质有限。
寒热。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寒跟热中间,又分两个程度,凉、温。如何分辨寒热?如风寒感冒,多是从后颈头痛开始,恶寒、无汗、流鼻水、轻微咳嗽,脉浮。(我觉得能够分辨出浮沉迟数四种脉象就很够用了,毕竟不是专业的)这个时候,你可以喝风寒感冒颗粒,我一般一次会喝两包吧,毕竟现在的中成药颗粒,建议用量一次一包基本是很难有效果,这是来自于自己的实践。风热感冒,多是从喉咙干、痛开始,舌红、发热、脉数,风热感冒颗粒,喝够量,同样是有效的。但是寒热容易判断出错,因为如果个体素虚的人,会有真热假寒、真寒假热,所以一定要认真的望问闻切四诊合参,方能做出准确判断。
表里。表简单的理解就是表层,里就是内层。中医在表证的话,多数都是用汗、清法,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虚人伤寒建其中,实人伤寒发其汗,同样表证根据个体的区别而治疗有所差异。里,就要攻里,或吐、下、消、病由表入里,预示的病的加重,如果病传入阳明(消化系统),就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治疗,所以为什么脾胃显得如此重要,正常健康的消化系统可以通过排泄驱邪外出达到治疗的效果,这就是下法的运用。还有半表半里,用和法,能够灵活运用好小柴胡汤本方或加减方(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就已经是高手了。我觉得八法中的和法更是体现着一种境界。和,这个字真的很好。
虚实。一般是长期的病,例如很多慢性病,都是由于五脏六腑的虚证导致的,一般归纳为虚症,突然患病或者症状很快转入严重,例如感受外邪、吃坏肚子、中毒一下子等一下子发病很快、症状很明显的,基本是实证。这只是个人的浅解,毕竟虚虚实实、虚实夹杂,错综复杂,又给绕晕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治则,至于具体到用什么法,就是补法怎么补、泻法怎么泻,这就要辩证论治了。
中医是一医学更是一门哲学,补泻结合、攻补兼施都能体现一种互补平衡的传统文化哲学。历史上大师级的医家,留存的方剂都体现着阴阳互补平衡,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为什么他们会在一个方剂中加入一味看似没有什么作用的中药,但缺少了这味药,整个方剂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为何?我的理解就是,加上了这味药,整个方才是圆满的。人体其实也是一个圆,只有圆才能源源不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