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是《三体》里面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这句话在原文中出现了好几次(具体几次不记得了),每次出现这句话的时候都是地球危机到来的时候。“给文明以岁月”
是指所有的人都在担心人类即将灭绝,都在担心我们的文明即将灭亡,我们希望给人类文明以更多的时间延续我们的后代;而“给岁月以文明”是像罗辑那样珍视人生应该有的发展机会,指我们不要因为对毁灭的担心,而失去了尚还余存的400多年发展的可能。简单来说,就是只有曾经存在过的,才是永恒的。不应该因为对未来的担心,而毁灭了现在,只有现在才是通往未来的阶梯。
这句话是大刘改编自诗人帕斯卡的一句诗文: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这句话理解起来就相对简单了,四个字:及时行乐。对人类来说,及时行乐看起来相当消极。所有人都在努力地上进,拼命地变优秀。有时候你看着那些你觉得很优秀的人,你会想:他们这么优秀,一定很快乐吧。其实不一定,优秀的人也会看到比他更加优秀的人,也同样会焦虑会惶恐。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佛家一直在说:活在当下。我们不快乐不自由的原因是我们很难活在此时此刻。我们在吃这顿饭的时候,操心着未来房价的起伏、股市的涨跌和孩子的上学问题等,却对我们正在吃的这口饭的甘甜毫无感觉,担心和恐惧毁掉了我们真实的人生。然而,人唯一存在过的证明是体验。如果我们总是活在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当中,看起来是为自己争取时间,实际上是把我们的时间交给了不存在的虚无。如此,哪怕为自己争取到再长的生命,又能怎么样呢?即便世界末日来了,也不能夺走我们对人生的体验,对爱人、对家庭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情感的浓度,才是我们曾经存在过的最佳证明,是这个残酷的自然界赋予我们的一抹温情。
《三体》里面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内容很多,我相信过了很多年后,它会成为像《红楼梦》一样的巨著,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一部好的小说,作者在写的时候,一定是要有一些哲学方面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拷问在里头的。通俗点说,就是作品主题一定要升华。《三体1》着眼于历史和现实,《三体2》进一步拷问人性和道德,而《三体3》则开始探索文明的冲突和宇宙的本质,涉及到了人性、科学、伦理、宗教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主题。一部作品能够在写得极具观赏性的同时还能探讨这些深奥的问题,实属不易。
余华和大刘是今年我看过的书里面最喜欢的两个作家了。余华看了他的《活着》之后陆续看了他的其他作品,兄弟啊许三观卖血记啊在细雨中呼喊啊等等。大刘也是,《三体》看完之后恨不得马上看完他的所有作品,准备看《乡村教师》和《流浪地球》(这部好像已经拍成电影了,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预告片,不知道啥时候上映)。感觉大刘脑袋里面装着宇宙,脑洞比黑洞还要大。从《三体》可以看出,大刘的知识面非常广,历史政治人文物理都涉及到了,全程都是跪着看完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大刘的粉丝,网上还看到过他们的合影。奥巴马不仅看了《三体1》,而且沉迷了《三体2》,并利用特权索要了《三体3》(那时候第三部在国外还没有出版,白宫的人直接找国内出版社要的)。大刘的文字很有画面感,如果用好莱坞大片的模式来拍,一定非常震撼(好莱坞快去拿下三体版权啊!)。可惜电影版国内2015年就拍好了,因为涉及到文革题材,没过审,所以迟迟没有上映。还好没上映,否则又有一部好作品被毁。
书里面我最喜欢的几处地方:1、“智子工程”计划。2、“水滴”攻击。3、太阳系二维化。4、三体VR游戏。
1、“智子工程”计划:三体文明向地球发射了两颗质子,这两颗质子可以实现11维化。书中详细描写了质子四维化五维化到九维化的展开过程(我的天,太厉害了)。就是这两颗小小的质子,就彻底锁死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2、“水滴”攻击:“水滴”是三体舰队派出的一种打击地球太空舰队的武器,采用的是最原始的物理撞击的攻击方式。超光速撞击,还能随时拐弯。一边是浩浩荡荡的上万艘太空舰队,一边是小小的一颗“水滴”。结果成千上万艘舰队就被这么小小一颗“水滴”收割了,全军覆没。看到这段描写的时候想起了美国导演昆汀的暴力美学。
3、太阳系二维化:比三体文明更高等的文明灭掉三体文明之后,向太阳系发射了一块“二向箔”,二向箔可以实现降维打击。整个三维的太阳系全部被二维化,变成一幅壮丽的二维平面画卷。这段描写极具史诗感。如果拍成电影,配上那种史诗感的配乐,一定非常震撼。
4、三体VR游戏:这个是地球三体运动组织降临派开发的一款VR游戏,为了方便组织人员了解三体文化和筛选组织成员。又是周文王孔子,又是伽利略哥白尼的(大刘的脑洞实在是太大了,真的是)。如果有游戏公司开发出这款游戏一定很火。
总的来说,《三体》实在是太厉害太好看了啊,
我都为它做了这么多笔记。这篇读后感都语无伦次不知道在写什么,感觉词穷了。只能俗气的说两个字:卧槽!牛逼!(奥巴马表示赞同并给我点了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