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之战”
一位家长说:“晚餐和睡觉之间这段时间让我们很发愁,因为我们在这个时间段一直在不停地‘战斗’。”
“家里简直就像一个‘战区’, ”他的伴侣说,“每晚我们家都在上演‘第三次世界大战’。”
当父母谈到他们孩子晚上回家做家庭作业的事时,会十分频繁地用战争来比喻。为了让你对‘家庭作业之战’的规模有所了解——上面引用的那段话,比尔在同一个星期里能从不同的家长那里听到三遍。这很好地解释了,想要打消父母对“顾问型家长”这一模式的疑虑,这让人头疼的家庭作业简直是最好的素材。所以本章聊的虽是家庭作业的事,但并不仅仅只针对家庭作业这一个问题。
“为作业而战”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有三个主要原因来加以解释:
首先,你可能会发现,在孩子的学习这件事上,你甚至在逼着孩子执行一些连你自己都未必认同的规则与态度。有一位父亲曾惊恐地发现,他告诉自己10岁的女儿,记住所有的州首府非常重要——尽管如此,“我考上了大学,还进了法学院,但现在你就算拿把枪顶在我头上,我也说不出怀俄明州的首府是哪个城市”。(答案其实是夏延。但是,请别问我们剩下49个州首府分别是哪里了。)父母通常认为自己有责任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但往往忽略了更基本的目标:培养一个有好奇心、能自主学习的人。
其次,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倘若父母比他们的孩子还要用劲,那他们的孩子只会每况愈下,而非逐渐变强。如果你的孩子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所花费掉的所有能量里,有95%都来自你的付出,那你就只给孩子剩下5%的努力空间了。如果你感到沮丧或焦虑,于是增加了更多“筹码”,甚至进一步占据了98%的能量,把一切牢牢掌控在手中,那么你的孩子对此所能做出的反应,也就只能是再退一步,只做出2%的努力。约拿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他请了一个家教、一个治疗师,还有一个专门的学校辅导员,他们会定期与约拿的父母沟通,探讨他没完成的那些作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约拿自己就跟没事儿人一样。这种适得其反的推动力所产生的影响,只有在能量分配的比例发生变化时,才会随之改善,而这种变化经常发生在父母彻底愤怒的时候:“我受不了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或许你觉得这是你的本职工作:监管你家孩子做家庭作业、练习钢琴,或参加什么运动。而这其实会让你更坚信自己原来的错误观点——总要有人对孩子的事情负责,而这个人却不是他自己。当孩子的甚至不必多思考,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打心眼儿里知道最终总会有人“让”他去做点什么。
最后,这也许是最关键的一点,你不能强迫一个孩子去做他完全抵触的事情。你或许有——不——你一定有尝试过让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但强人所难最终必会以失败告终,还让你深感挫败。
你可能听说过《平静祷文》,其中写道:“上帝啊!恳求你赐我恩典,安详接受不能改的事件;鼓我义念,勇敢改变可以改的事件;赠我慧剑,能够分辨接受还是改变。”作为父母,记住这些话是明智之选。这些话可以更简单明了地概括为以下几条:
(1)你不能让你的孩子违背他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2)你不能让你的孩子想要他们本不想要的东西。
(3)你不能让你的孩子不想要他们本想要的东西。
(4)让他们想要他们想要的东西,不想要他们不想要的东西,至少在当下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