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1日(农历六月初八) 星期六雨
脑瘫少年4年前以612分考上川大 4年后被保送研究生
陈超的QQ网名叫“超人”,最近的“相册”里,他展示了多张毕业典礼的照片,“突然有点不舍,虽然九月还要来川大,但好多人都会离开。这是我收获最多的几年??”
因为出生时难产导致大脑缺氧,陈超从小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左手和左脚行动不便。也因此,2013年,在他取得612分的高考成绩后,还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就读川大(成都商报曾刊发《脑瘫少年考612分,我报川大会录取吗》的报道)。
陈超不仅最终被川大录取,学了自己心仪的数学专业,四年本科后,他又被川大保送就读研究生,继续学习数学领域的信息安全密码学专业。6月27日,成都商报记者见到刚刚回到家里的陈超,他说,相比四年前,现在的他更加自信,他早已“勇敢地接受自己”,学会“有担当地去生活”。
付出更多,每天比同学早起半个小时
父亲陈玉军还是有些不放心儿子,6月26日一早,陈玉军坐了5个多小时的火车从广元(微博)赶到成都接陈超,当天晚上,父子俩又一起坐了5个多小时火车,晚上12点多才回到家里。说起儿子保送研究生一事,陈玉军一脸骄傲。
四年前,母亲张秀英很担心陈超不能独立照顾自己,她和陈玉军商量,“实在不行就去成都陪读”。四年过去了,张秀英松了一口气,“他终于独自面对了社会,有能力完成学业与工作了”。
陈超左脚不便,走路显得比较吃力,左手也无法正常活动,这确实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陈超说,大学期间,很多生活中的事情都是从头学起,他清楚记得,刚开始的时候,他晒一件衣服就花了20分钟,“一只手不好操作,老是挂不上衣架”。
他每天早上比别的同学早起床半个小时,上课才能不迟到,陈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起床后穿衣、洗漱、吃饭,都要比别人花更多时间,上课的时候,别的同学可以骑自行车,他也只有慢慢地走着去。
他不喜欢老是麻烦同学,“必须自己学会做这些事情”,当同学向他伸出援手的时候,他总是婉言谢绝。肖夏是陈超大一、大二时的室友,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陈超很独立,有些“好强”,很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他做事虽然慢一点,但做什么都不落于人后”。
陈超毕业照
学会自信,勇敢地接受自己
大学期间,陈超加入了学校的公益社团同心社,并担任了社里的组织部部长,他工作很认真,发布一个通知,他要统计每一个人回复了“收到”。大四的时候,他不再参与社团活动,但依然被聘为同心社的名誉社长。陈超说,他的圈子比较广,朋友挺多的,他喜欢大学的生活,独立、自由,可以更多地展现自己。
事实上,刚去读大学的时候,陈超很自卑,“不敢表达自己”,觉得自己身体、知识都不如人,但他意识到这样不好,慢慢学会“勇敢地接受自己”,他积极地融入到大学校园中,参加各种活动,与更多的人打交道,“我现在会努力地争取机会表达自己”。陈超说,他觉得可以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劳动,是他变得自信的原因。
“其实生活每天都处于感动之中”,陈超说,与同学、朋友相处,大家都饱含善意,比如一起散步,他走不快,同学也会跟着放慢脚步,吃饭的时候,他们会顺便帮他递一下碗等,这些小事“总是很自然地发生”,但却让他感动于心。
张秀英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以前,陈超遇到困难总会唉声叹气,心情沮丧,她也为此很难过,总是担心儿子的身体和生活,但现在,每当她为生活叹气,为儿子担心的时候,陈超总会反过来劝她“看开些”。
大学四年,陈超几乎每两天就会跟母亲聊一会天,“什么都聊,家里的事,学校的事”,张秀英说,陈超已经变成了他们家的支柱,他告诉妈妈,“男人就要学会承担”。
陈超回到广元家中
喜欢数学,组建学霸朋友圈
刚进大学的时候,陈超学的是环境科学专业,“但环境科学专业要做实验,我左手不得力,做不了。”陈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读了半学期后,他申请转到了心仪的数学专业。“那段时间比较难”,转到数学专业后,陈超落下了半学期的课程进度,“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最终才赶上大家”。
大学期间,陈超不打网络游戏,也没交女朋友,“课余就看看书,历史、人物传记等”。他把更多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特别是大三那一年,我忙得像一只陀螺”,陈超说,他每天7时起床,23时休息,“三点一线”地坚持学习,整个大三学年,他都保持着专业第一的成绩。
大三的时候,陈超结识了肖夏、罗海梦等七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学习数学基础方向的”。他们自建了一个微信群,自称“七人小组”,大家常常一起吃饭、散步、去图书馆,他们什么都谈,生活、学习、心情。如今,“七人小组”将一起读研,分别有北大、南开、川大,以及中科院和美国名校。
陈超的辅导员秦富军介绍,陈超所取得的成绩,都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他的成绩符合学校保送研究生的条件,他的能力也能胜任社团负责人。
陈超在自己的QQ签名里写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说,可能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他更加注重身体健康,“每个人都不可能是最幸运的,也不可能是最不幸的”。
陈超的家境不算殷实,父亲在一家工厂上班,母亲在一家公司做保洁,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弟弟。他说,他很感谢父母的付出,他们比别的父母承担了更多,现在他要努力回报他们。在学校里,陈超因为成绩优异,享受了学校的奖助学金,从大二开始,他就没有再花父母的钱了。
新闻网址:http://cd.qq.com/a/20170627/049999.htm
新闻中陈超真是个很上进的孩子,尽管因为出生时难产导致大脑缺氧,造成左手和左脚行动不便。但并没有去抱怨,仍然在生活中能够如此积极、好学、上进、阳光、优秀、自强、懂得感恩...这样的新闻报道让人看了很是激励人心。
一、自强不息是助人的最好方式(自立,自强,自爱自觉)
《易经》教给我们,在逆境中要自强不息,在顺境中要厚德载物。陈超做到了。
陈超说,他不喜欢老是麻烦同学,“必须自己学会做这些事情”,当同学向他伸出援手的时候,他也总是婉言谢绝。
这里我们看到,陈超非常自强,“必须自己学会做这些事情”,这样的思想,让他成为了一个自立的人。如果陈超一直接受同学的帮助,那陈超永远也不会成长起来。
这个就像,现在很多父母不懂得放手一样,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结果,把孩子应有的能力给磨灭了,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想成长,而是家长不给到孩子成长机会。这里我们可以一起来思考,怎样的帮助才是较好的帮助?
真正的帮助,是帮助别人自立起来,并不是无止境的去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犹如在育心的学习平台上,提出了育人先育已,育已先育心,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样的理念。
也正是因为受这样理念的引导,让无数的家长在育心平台上通过坚持学习,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体系,学会并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孩子教育的方法,不再人云亦云,在面对孩子各个时期出现的问题时,能够做到坦然面对、正确引导,把孩子教育好,走出了教育的迷茫。
因为育心平台教会大家的并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教会我们如何融会贯通,抓住根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把自己培养成教育专家......如此也不会再被社会上千变万化的各式教育理论所迷惑,而失去方向。以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帮助。
二、失去方显珍贵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陈超因为身体的原因,所以特别的重视健康。
因为失去,也才懂得更加珍惜。反观自己身边的很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学习要父母督促,甚至威逼,在生活作息上没有规律,因为身体没有出现问题,所以也不去关注健康,需要父母监督,不懂感恩......这些现象皆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得到的太多了,得到的太容易了,得到的太早了。当拥有太多的时候,便不会懂得去珍惜,懂得去感恩了。
不懂珍惜,在教育孩子上亦是如此,现在很多朋友在对其谈到亲子教育时,总是说没时间,会说“我觉得孩子学习经典挺好,但我太忙,做不到,没有时间......”殊不知,现在不用心陪伴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不需要陪了,出问题了,叛逆了......那就得花十倍、百倍的精力来教育。
前段时间播放的记录片《镜子》中那些问题少年,反映的都是父母因为工作忙,只是在物质上面无限的满足孩子,而疏忽了孩子的教育,到最后,孩子的问题仍然要回到父母学习并用心陪伴孩子上来才能得到解决。所以我们一定有忧患意识,不要等到一切失去的时候再来关注,不要走到“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步。
三、不孝不教
在中国文化里,孝道非常重要,叫“不孝不教”。
陈超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孩子。
他深知父母送他学习,养育他不容易,所以他说要努力回报父母。
这让我想到佳佳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感恩爸爸(赖老师),她说感恩爸爸能够让她从小学习经典。想想一个孩子对于学习经典这样的小事都懂得感恩,这样的孩子还担心教育不好吗?经典教育就是孝道的教育,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感恩,这样的教育都是失败的。
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陈超因为自己喜欢数学,所以组建学霸朋友圈,大家常常一起吃饭、散步、去图书馆,他们什么都谈,生活、学习、心情......
这样的积极学习状态,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的。
在育心,我们的学习榜样赖思佳便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人。赖老师跟我们分享过,佳佳在上初中的时候,因为遇到数学难题,在请教赖老师没有答案后,便自己组建了一个学习小组,不但解决了难题,而且找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的学习精神,太令人赞叹了。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与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与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
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些像陈超、赖思佳这样的榜样,父母还愁孩子不优秀吗?还要逼迫孩子学习吗?
育心平台正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所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们,都热爱学习,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大家都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从早上5点开始,家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早课内容,汇报读经进度,分享日记,语音课程,文字课程,新闻点评......大家你追我赶,学习热情高涨,好不热闹。这样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学习状态,这样积极向上的风气,已在育心平台蔚然成风,大家是不是很羡慕,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爱上学习呢?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希望更多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到育心经典来取宝吧。这里有无穷的教育智慧和无穷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