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CP学习的一阶段进入二阶段,随遇而安的我,幸运地在雷暴天气,以最少延误时间从深圳到上海,再以预计延误的一半时间从上海回到深圳。幸运加身的旅程和两天画风多变的学习、实践及体验,感觉到又一次的升华与蜕变。
这些悟,并不是全无起源的,在一阶段的后期,M6之后的一次小组会议上,我们小组用车轮战的方式教练,之后,阿斗教练对我说:“两个月不见你,进步很大!”我点头接受,因为在那时,我已然悟到PCP学习中术与道的关系。
这次M8课堂中,有这样两页PPT。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是我当初已然悟到的重点。
任何的学习,都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偷不得一点懒。我自幼习武有五年之久,练基本功的苦,不是一般的苦,之后爱上看各种武侠小说,从中领会到很多道理。所以,我在企业做培训的时候,经常把学习比喻成练功。所有的学习,都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开始,也就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熟练。就像武功,必须练基本功、练招式,在这个同时,心法和内功也需要练好。不然,只有招数,没有内功,杀伤力不够;只有内功,没有招数,应敌仅能自保而不能救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龙八部》里的段誉,虽然被人传了内功不用自己练,但是,没有招数,出现危险就只能伸个手指点点“一阳指”或用凌波微步躲避和逃跑。而这一身内功,如果不能继续修炼,在他身上,又能停留多久?
当招数熟练了,刀剑枪棍棒十八般武艺熟练,与内功结合也练就出来之后,就进入了最高的境界,用武术的说法来表示就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所以,我认为MCC的那个道,不是一个简单的道,而是术道合一的道,因为这个时候,已经看不到术了,这是浑然天成的道法自然。
自M6的定力修炼课之后,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我明白了为什么学了教练后多次参加各种教练活动时,教练起别人来全无章法的原因,总是问了错误的问题,总是不能发现重要的信息。这种情形,不是我不用“术”,而是没有掌握好“术”!完全忽略了“术“的熟能生巧,没有把“术“认真地学好用好,
所以M6之后,我重新认真地学习M1课堂上的那些工具。通过这次M8的分享、学习和实战,除了对“术”与“道”在不同学习旅程中侧重点不同的认同,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一直以来,我知行不一的最主要原因,正是对于“知”没有深度的理解甚至认同,继而在实践中无法行之有效。“知”不深,故“行”无效,“行”无效,导致“行”缺失。就像在教练中,如果“术”掌握得足够好,在实践上自然会信手拈来,教练效果必定“行”之有效。
想起小时候父亲秉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理念,逼着我们熟读唐诗宋辞,导致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诗词甚至古文,都是我们在四到六岁之间背得滚瓜烂熟甚至说得出典故和意义的,所以,从小到大的语文以及古文学习,我们家几个女孩从来都不费力,我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课堂中诵读。想来,这种学习和练功一样,正是一种最简单的“知之深,且行有效”的体现。
我们应该用“知”来指导“行”,用“行”来证明“知”。“知行”是统一体,不存在只“知”不“行”,也不存在只“行”不“知”, “行”不到位的原因往往是“知”不到水准。正如王阳明所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真正认识到了就可因此称其为行动,没有行动就不能称其为真正认识)。
韩寒有一句话貌似得到很多人的共鸣:“道理懂得很多,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是什么?我们总是有很多理论,收集了好多资料和信息,论起做什么事情用什么方法来,可以滔滔不绝可以口若悬河,但是,一旦行事,一旦实践,却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成了“不会游泳的游泳教练”,伴随着一大堆的理由和借口。
我们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情形,你对着孩子发脾气,然后还抱怨孩子脾气不好?你让孩子少玩手机和游戏,但是你自己手机不离手?你知道,但你做不到,所以,你让孩子去执行你的“知道”,必定无效。
这种情形,可能只是我们知道发脾气不好,玩手机对孩子不好,影响学习,但是,更深一步的“知”呢?
如果我们知道要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让孩子放下手机,家长必须先学会管理情绪,先放下手机。进一步知道,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在家里不听话发脾气,不仅仅是玩手机影响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没有一个好的榜样学习,没有一个好的陪伴成长,对于孩子将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会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可能会令孩子在学习工作中遇到更多挫折,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更加困难。
了解了这个程度的“知”,容易的“行”能出来了,真正爱孩子的家长,这时候,能够放下手机去陪伴孩子了。但是,相对于“管理情绪”来说,可能“行”仍然艰难,这时候,“知”需更深,我们可能就要去学习和了解“情绪”是什么,如何管理情绪。
当行不出或行无效的时候,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我们的“知”,当这个“知”触及到我们最关注最关爱的人或事,触及到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信念,触及到我们的灵魂,这个“行”,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了。
甚至,如何“行”,也是“知”深化的一部分,怎样循序渐进地建立“行”的习惯和模式,怎样让“行”与“知”有效结合甚至合二为一,这些,通过“知”去了解,当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与我们的信念和使命达到一致时,我们的“行”也就随之会自然出现。
通过对知行合一的反复思考,我找到了 “做更好的自己”的学习途径:
第一步:自知。通过学习,多了解自己,多发现自己,优点、缺点、恐惧、欲望,看到自己身上的种种好与不好,去接受去认可,去了解更多的可能。
第二步:自觉。察觉自己的变化、情绪、感觉,找到原因去理解去接纳,继而有更多的觉察。
第三步:自律。知道并且有觉察,接纳而且认可,这样才会举止有度,坐可论道,起可行之,正知正觉。
第四步:自信。我曾经看过有人把自信放在自律前面,但是,一个不够自律的人,内心深处肯定是不够自信的,所以,我坚信,一个自律的人才会拥有信自己和信他人的强大坚定内心。内心强大坚定了,因定生慧,慧能解惑,这时候的自己,才会是真正知行合一的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