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结婚呢,是因为相爱?因为到了结婚的年纪?因为各个方面看着很合适?因为家庭压力?还是因为意外怀孕?因为寂寞要找个伴儿依靠着?这个问题问过身边大多数人,答案各式各样。
有人说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家这么大了不都结婚了吗?这个理由貌似有理,实则很可怕。有些人幻想婚姻能解决当前单身的孤独或寂寞,有人觉得这是人生必经之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流传下来,那么我们也就履行前辈的观念找个人一起传宗接代,然后就凑合着过一辈子。
有些人说在一起好几年了,为了责任,为了担当。
有的人说我们门当户对,旗鼓相当,各方面条件都合适。
还有人说只是为了方便以后给孩子上户口。
可我听过最动人的答案是:我想给她一个家。以我之姓,冠她之名,从此,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可是,如今又有多少夫妻能做到这样?多少婚姻初衷是不受外在影响单纯的我想给你一个家,从此相互扶持,相守到老?
我们应该反向地想想这些问题,就能正向地看清一些道理,比如,如果离婚不意味着失败,那么,结婚就并不象征着人生的成功。那些没事就督促别人赶紧结婚的人,有一种把给人配对儿看做拨乱反正的古怪价值观。
中国的文化和传统语境中“人生大事”的这个修辞实在太糟糕了,它的宏大叙述几乎把婚姻所带来的变化近乎夸张地演绎成了一场变故。让人们对于婚姻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憧憬或者恐惧。
大多数人的适婚年龄差不多正好在自己的转型期,独立和半独立之间,尚未完全褪去青涩,也未彻底变得世故,对于世界看清些轮廓,但对于它真正的样子又懵懵懂懂。这个时候,却需要进行一次被成为“人生大事”的选择,而且自己还是无可取代的主角。这种氛围又有多少人愿意被置于其中?
结婚,一定是两个成年人的事,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年龄的成年,而是心理层面的成年。和法律规定不同,心理成熟每个人因人而异,有人三十岁仍然是个孩子,这一点都不夸张。
那么,什么时候才适合结婚?
结婚后就要承担生儿育女的任务,要和油盐酱醋打交道,要管最繁琐的家务事,附着在婚姻上的各种色彩被平淡无奇的日子剥蚀得只剩下一个坚实耐磨得核——日子。
婚后生活本身就是平淡的,人们不甘于平淡是因为总拿爱情做对比男人和女人总希望把爱情中被想象力煽动起来的情绪延伸到婚姻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每一个角落。让心灵时刻为爱所点燃,火花四溅。然而一进入婚姻生活,男人和女人感受的完全是另一种景象,做饭、收拾房间、买菜、带孩子。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婚姻更不是。它无法把你从孤单中拯救出来,也无法把不够好的你变得更好。你要做的是先把自己变成成年人,让自己足够强大,然后和一个同样是成年人、同样内心强大的人一起生活,才会真的快乐。如果一直是一方拯救一方,一方依赖一方,那叫慈善,不叫婚姻。
其实结婚的本质不过是一个现实的男人和一个现实的女人的合作。作为合作,双方必须具备尊重、理解、宽容他人的基本素质。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只要荣有这种素质,再找合作对象,才能选择结婚。
婚后需要生儿育女,为人父母
婚后需要面对柴米油盐,生活琐事
婚后需要维持处理好婆媳关系
婚后的重心是整个家庭,是责任与付出
婚后需要更多的是相互信任,互相理解
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有些人对婚姻满怀期待,最后失望离开。有些人觉得婚姻是束缚,捆绑了一切自由。
有人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
那么不以同甘共苦,相守到老为目的结婚也是耍流氓!
恋人时刻只有甜蜜和浪漫,而婚姻则更多是责任和平淡,这个转化的过程,是需要双方有充足思想准备的。其实只要两个人肯一起面对,婚姻生活平淡中的幸福并不输给热恋时。
对于婚姻我想我不一定要求对方一定要让我感觉到切切的相思,苦苦的守候,或者绵绵的爱恋,我的婚姻也只需云淡风轻,细水长流,但是有一天当他向我求婚时,不是因为婚姻能带给他多少实际的利益,也不是因为年龄或者是因为合适,而是因为婚姻在他生活中的那份意义。
我希望在那一刻他可以给我一个理由,告诉我他想和我相守,一起度过生命中的每一次喜怒悲欢,一起相互扶持,相守到老。
婚姻需要爱,有爱才幸福。
我是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愉快的迎接幸福,享受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