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这么样一群人,他们言辞犀利,角度独特,他们活跃于各大社区,论坛或者人们平常的生活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评论家,而且身边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当然了,评论家当然是不准确了,评论家,顾名思义,得评还得论。而大部分这样一类人,往往提出的观点和论调,乍一听似乎没什么瑕疵。但是那很多时候是因为你境界不够,被当时评论家们的语境所迷惑。因为他们感情丰富,抑扬顿挫,一气呵成。而稍微定力不够的人,自然也会融入其中,成为另一个评论家。大部分评论家只是停留在“评”上,要说“论”则几乎没有。、
为什么多“评”而少“论”呢?要往深了说,得追究到人性当中去。我总结下来,觉得还是懒是最准确的。论得思考,还得拿摆事实讲道理吧。而评则不用,拿别人的观点1,观点2,摆出一点名人名言,念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才费多少工夫?而论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往往一个事情来龙去脉,想搞清楚原因,少说得好几天,要了解透彻,甚至要好几年的工夫。许多人一听可能就望而生畏了。还是懒得弄清楚,过过嘴瘾罢了。
但如果你想要真正成为一个评论家,是不是说光挑简单的事情研究就可以了呢?答案是:NO。真正想成为评论家,你得首先拥有做学问的气质——谦虚和忌逼逼。的确是这样,评论家要想最终能得出中肯精彩的结论,首先得下狠功夫研究。而这里的第一条,就是要去主观意识,你得把自己打回到最初形态,就是说,如果你要研究水的构成成分是别的什么,那就得首先在内心意识里否定水是由H20构成的。这需要你放弃原来的高姿态,归零才可以。所以,你得谦虚。而后,还得客观,完全客观。主观意识会引导我们走向错误的论点,比如,讨论一个问题时,即使对方是对的,但因为情绪和面子。我们往往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情况下,依然还会坚持错误的论点。这和第一点又相辅相成,都需要你站到一定的角度看看世界。境界如果不够,想当评论家,怕是痴人说梦了。
大部分人喜欢言之凿凿却不喜欢自己去论证,与这个时代颇有点关系。现在要说信息过剩一点也不夸张。很多鱼龙混杂拿一些这个人的观点,寻一些那个人的观点。拼拼凑凑就以为自己真的是个评论家,而群众往往也不过分追究。文风有趣,观点“犀利”(对大部分观众而言),能把我哄开心了,自然觉得你不错。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我可以转发你的论点,然后标榜我自己是个有趣和犀利的人。更有甚者,直接拿作者的观点,修修改改,出文章出书,利用自己手里的人脉资源,打着大思想家,大作家的称号招摇撞骗。你还别逼逼,群众就吃这套。现在主流的媒体,稍大点儿平台,很大一步的都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不过也就那么些事,谋生而已。谁比谁高尚呢?
做大学问的人,自然说的是那些常年累月埋头案前,得胆结石,颈椎病的那群人。说不求名利是夸张了,但起码是淡泊名利,才能够静心做好学问。凡是整天活跃于微博、微信、朋友圈,三天两头转发吃吃喝喝,领导握手的云云,你说是个大学问家。就是说破嘴皮,我也是不信的。古语有云:“大智若愚”,其中说的一点就是智者不言之凿凿的状态。还有一点我觉得是真的有在凡夫俗子看来的愚笨,愚蠢。而不知,大智者皆善于给自己做减法,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知道这是自己的事,所以不需要向世界说明什么。大凡这类人,看似平常普通,安安静静,但一说话,句句见血,我都抱着恭敬态度。心里万分崇拜:智者智者,此乃大智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