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忙之余,这两天还是挤出时间看完了《追风筝的人》。很幸运能遇到了这本书,但也很遗憾现在还遇见。
每个人读完都有属于自己的感悟。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的各处伏笔了。
伏笔一: “哈桑学会的第一个词叫阿米尔;阿米尔学会的第一个词是爸爸”。
在小说开头出现这样一句话,我不禁有些讶异。为什么哈桑学会的第一个词不是父母,而是阿米尔少爷?随着情节的发展,才读懂到作者的用心。尽管阿米尔在哈桑最无助的时候选择逃避,在哈桑最伤心的时候选择冷漠,甚至最终嫁祸哈桑,把哈桑逐出家门。但哈桑一直默默忍受阿米尔所做的残忍的一切,依然对自己的孩子说,阿米尔是他一辈子最好的兄弟。也许正如他告诉孩子的: “哪怕是坏人也不应该伤害,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而且他们可能会变好。”在小说的所有人物中,哈桑是至善的代表。他有纯粹的善,且勇敢,坚毅,却一生都缠绕着不幸。这不禁让人感叹,种族真的那么重要吗。
伏笔二: 阿米尔的父亲曾和朋友感叹: “阿米尔每次和孩子玩耍的时候,任凭其他孩子推一下,打一下,每次都是哈桑出手相助。一个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人,以后怎么保护的其他人”。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印象挺深,但后来才觉得阿米尔父亲说的太对了。当哈桑被欺侮时,阿米尔是多么想保护哈桑,但最后只是怯弱的躲开。是的,他又能怎样呢?他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何况别人。
看到这里,不过我也并没有像其他读者一样,对阿米尔的逃跑而愤慨。他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有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都犯过错。
不过,我不禁思考起父亲的话来。同理,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怎么照顾别人。以后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照顾他人。我们都在成长,正如阿米尔最终战胜自己一样,我们每个人并不活在他人眼中,但至少要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好好成长,24岁,一直在路上。
车上写的感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