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打上初中那会就爱写字,那会三行情书刚刚流行起来,我也自以为写过不错的失恋“情书”,对,往往只有失恋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悲春伤秋,没完没了的无病呻吟。
后来又看到安东尼的《陪你度过漫长岁月》,不用一个标点符号,全用空格和回车写出一本书,原来文章还能这么写,我也开始学着写。从此开始喜欢上用文字表达我那些无法言说的情绪。
再后来,看了安妮宝贝,看了村上春树,想像他们一样,看他们的文章,就像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娓娓道来,又或者信手拈来,对着身边的各种事物精致的描写。我也想写出这样的文章。
那时候还没有简书,尽管电脑里已经有了word,但还是愿意用纸笔,单线本都不能满足我,我用画画剩下的素描本写,各种涂涂改改。从那时候起就喜欢在一个人的夜晚写,一写就要一两个小时,再在第二天敲进电脑里,发到QQ空间。
说到画画,写字和画画一样,我是缺乏想象力的,但有这种学习模仿能力也不错,那时候画画也是临摹,画素描,画漫画人物,画照片,画别人的设计图,一张画也要两三个小时才能画好,要不断的擦了重画,一笔一笔的比对。
后来还发现了戳羊毛毡挺好玩,戳戳戳,躺在床上打着滚戳,你必须一针一针的戳下去,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形状,没有捷径。
而现在呢,不再提笔写字,不再画画,不再有时间培养兴趣,前两周在火车站买了一本三毛的书,读了一半,现在也没时间再拿起来看。
现在有了工作的忙碌,有个简书,有了微信读书。我写下这篇文章也就是睡前半小时的事,在地铁上用微信读书,虽也看了很多书,但那书本的厚度和那墨水印刷的味道是没有的。
做为一个新媒体小编,那些编辑用一天写下的文章,或者一周策划的选题,和我那用几小时复制粘贴的文章,从阅读量就能看出不同。付出和收获,通常情况下都是成正比的。
今天本想在自己的公众号写一篇文章,最近读的书本可以写几篇书评。标题打下,就开始纠结,写书评还要再翻书,再看网上其他的书评资料,纠结着,不想花那么多时间,算了,合上了电脑。
真的,互联网的时代的发展,快速繁忙的生活节奏,让我丢掉太多东西。和环境也有关,走20分钟可以到地铁站,一定要骑个小黄车五分钟赶到,每个人都走路带风。老板的急性子,随便发来一条语音,当天就要给他出一篇文章;每天无数次在各个媒体平台刷新,看阅读量,看有没有被推荐,因为他们总说结果导向,只看结果。
不看付出,不看你花多少时间,那是他们,那不应该是我,不应该把做好一件事的耐心都丢掉了。
依然深爱安妮宝贝的一句话:“内心宁静的话,守着几棵树也能过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