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的好处毋庸多言,供应链平台与产业升级大家都在谈也都在推。我这里倒是想谈下我理解的模块化的两大风险,一个是企业层面的,一个是我更熟悉和关注的供应链管理层面的。
这两个风险可以提炼为WHY ME和WHY YOU。
WHY ME?
简单来说,不是什么企业都适合(有能力)主导推动产品的模块化并从中获取最有利的利益分配。
就像供应链,大家都想做“链主”,可是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这样的能力;也可能曾经有这样的能力,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价值链重组,而丧失了这样的能力——典型如最早把贸易型供应链玩到嗨的香港利丰,这个另外找个机会深入谈。
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从技术上主导产业标准的制定,从业务上拉动市场需求“配置”从而兼容标准化,才有可能实现从产品上控制接口标准,并实现“耦合”模块化。如果仅仅是产品开发和设计维度的”模块化“,有可能最终“为他人做嫁衣”,落得个成为合同制造商或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从技术导向落到了成本导向,从关系型契约落到了市场型契约。
WHY YOU?
在前者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供应链管理层面的最大风险,就是无法在网络和供应模式设计,以及供应商选择上,与产品的模块化程度,以及客户的服务水平匹配。说起来稍微有点绕,让我画个图就清楚了。
上面的逻辑很直观简单,但要转化为具体的策略和管理行为,则很显然“产品模块化程度”和“物流成本比例”的量化很重要;同样的,何谓“全球”何谓“本地”,这个基于公司的销售区域划分以及关务税务等的量化也很重要。
在实际执行中,我的建议是:已经有清晰和颗粒度高的财务核算模型及工具的公司,对于以上需要量化的关键指标一定要尽量精确;对于还不具备上述能力的公司,可以在公司层面对销售、研发和供应链做个大致范围的拉通——比如产品模块化程度,零部件通用率达到50%,或采购金额中,通用零部件比率达到80%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