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宁波采访是唐明接待的,他在当地工程机械混迹十年,历经两任代理商,如今依然是三一重起的宁波分公司经理。那天晚上他邀请我参加他团队的聚会,一众年轻人推杯换盏,意气风发,个个都是将帅之才,却个个都把唐明奉若神明,对其谦恭有礼。我诧异外表看起来文质彬彬,温润如玉的唐明,是如何降服这一众南北“将士”的?他们笑着跟我说:唐总是个有故事的人,你真应该采访一下。
于是,便有了这篇故事。
家境贫寒,少年立志——不甘碌碌无为
唐明出生在湖南宁乡的乡下,父母靠种几亩薄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农家的孩子都是穷苦过来的,能读上书已属不易,因此学习之余他都会帮家里分担一些农务。
1996年,15岁的唐明中考结束,考出了670多分的成绩(满分700),分数远远超过当地的重点中学的录取线。可是家里没钱,凑不出他高中的学费,更不用说高中以后的大学了。
家人建议他选择中专,因为读中专不需要学费,毕业后还分配工作,那年是最后一年包分配的招生。面对残酷的现实,小小的唐明根本没得选择。他一个人跑到茶山上哭了半天,发誓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不用再忍受没钱读书的日子。然后含着泪下了山,去中专学校报到。
两年后,中专毕业的唐明被分配到长沙市某供销社上班,实习一年后转正,工资是260元/月。看着这毫无奔头的工作,唐明欲哭无泪。为了供他读书,弟弟14岁辍学回家,陪母亲在长沙街头贩卖小菜,冒着严寒酷暑,被城管追了三年。如今挣来这“铁饭碗”,却依然无以为报。
于是,2000年,雄心壮志的唐明毅然办了离职手职,到高桥大市场做了一名快销品的业务员。跑业务纯靠勤快,那时的唐明因长期营养不良,体重不到100斤。他瘦弱的身影每天奔波在长沙大大小小的商店里,一家家上门推销自己的产品。从高桥到株易路口,30多公里的路程每天要踩着单车来回一趟。
第一个月工资发下来,有1200元,唐明兴奋地跟老爸报喜,说自己终于能挣钱了。然后把工资全都留给了家里,自己转身又投入了工作。那时候的他,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半年后,唐明升为分公司经理,调到衡阳,负责公司在当地的市场。
峰回路转,大器晚成——只因有胆有识。
老刘比唐明长几岁,是唐明的同事。在多年的工作相处中,两人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情谊。
2006年,老刘决定换个行业发展,于是去了当时正快速崛起的三一重工。从一线业务员做起,一直到浙江分公司经理。其间多次劝说唐明转行过来,因为他深知工程机械市场,正需要像唐明这样,能吃苦、有韧性的年轻人来开拓。
2008年初,27岁的唐明,离开了他熟悉的长沙,踏上了前往浙江的火车。他现在是三一重起负责宁波的一名营销代表,他要在这个新的行业,实现自己未完成的人生理想。
刚到宁波的唐明什么都不懂。一台动辄数十上百万的设备,对他来说,只是入司培训时那堆数据而已,不知道要怎么把设备卖出去。
彼时三一重起也刚刚起步,市场上只知有徐工、浦沅,根本不认识三一的吊车为何物。唐明便从产品认识开始,跑工地,看案例,研读产品手册,对待客户他更是拿出十分的热情和百般的耐心。渐渐地,唐明用他专业的态度与敬业的精神,结识了宁波很多吊车圈的朋友。他们跟着唐明回三一考察、现场试吊,也逐渐了解了三一的产品优势与品牌历史,并在圈内推广开来。
所以,唐明的业务也就越做越好,从第一年的6台,到第二年的20台,到后来的一个月20台,他在营销岗位上,给公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当然,同时全国也有千千万万的“唐明”在努力,他们让三一重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一跃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谦谦君子,持之以恒——始终不忘初心。
我在宁波的这几日,唐明一直亲自带我去见那些采访对象。这些都是他的客户,也是他的朋友,他们有的叫他老唐,有的叫他小唐,有的叫他唐总,他都满脸笑容地应着。
他们每个人都问,“唐明,你老婆什么时候生?”
“唐明,怎么还不回去?”。
唐明说,“快了快了,我等电话呢!”
我这才知道,这几天刚好是他妻子的预产期,他即将要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唐明与妻子2009年结婚,大女儿今年七岁,二胎开放后又怀上一个,如今全家人都期待这个新生命的降临。
老大出生时,唐明没得空回去,这一次再不回去就说不过去了。自从进入这一行之后,他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超过20天。家人都习惯了,只是女儿总是盼着他回,有时候他也觉得很愧疚。从业十年,他两辆汽车行驶的里程将近40万公里,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都远。
唐明工作很忙,整整一个上午,他的电话一直没停。他说最近行情回暖,上个月卖的20多台车,到现在还有10多台没发货,客户都快催疯了,但厂里没货也没办法。还有要续保的、逾期没还款的、要维修的···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处理很多问题。
他说现在很多的意向订单都交给下面的业务员去跟了,一方面让他们多挣点钱,另一方面自己也空点时间多学习。
唐明的父母现在都在青岛,弟弟在青岛开了一个厂,经过这些年的拼搏,弟弟已经小有成就,所以早两年就把家人都接了过去。
我在宁波的第二天,有快递打了好几个电话让唐明去邮局拿。下午他陪我采访完,顺便就去了一趟,我才发现他拿的其实是一封感谢信。
原来,这些年唐明默默资助了4个山区的小朋友,他们的这几年的学费都是由唐明承担。每个月小朋友都会写感谢信过来。
唐明后来跟我说,他做这件事完全出于偶然,有次参加一个活动,里面有个彩虹计划,他就顺便资助了几个。
可能是因为自己当年深有体会,唐明看到贫困小孩因为没钱读书总觉得于心不忍。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他总是希望能够帮助他们一点。
临行感悟
采访结束,唐明要赶晚上的飞机回去。一路上经过宁波镇海的化工园区,唐明深有感触地跟我说:“十年前,我刚来的时候,宁波的绕城没通、高架没有、地铁还在刚刚规划,这里更是一片荒芜。如今全都通车了,海天路像是突然之间就长出来一大片的化工厂,整整十几公里都是。经济是起来了,我也挣了点钱。但是也长胖了、变老了,白头发都有了,老刘呢?得了肺癌回长沙了。想想,其实也不值······”
我没有接话,看着车窗外一排排巨大的烟囱,突然想起前几天看的一句工业时代的诗:
十年的荒野挪来挪去
城市是别人的
乡村是别人的
只有大风里的我是自己的
(马行)
(后记:文章发表前,唐明发来微信报喜。说刚生了一个儿子,六斤四两,他为其取名为梓程,说希望儿子将来大有前程,但也勿忘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