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之下,我认识了一位叫肖敬的朋友,他是一名职业讲师,曾经在2000多人的会场做过演讲,无论是思维逻辑还是语言表达,都是非常优秀的。再优秀的人也有自己的烦恼,肖敬也不例外,他的父母朋友圈每天都在刷屏某品牌的保健品,甚至该品牌的保健品还有类似“牙膏可以治疗风湿病”、“洗发水包治脑血栓”之类的宣传,看的他胆战心惊。他也曾经试图说服父母这都是夸大或者欺骗信息,结果却总是不欢而散,更严重甚至是激烈的争吵,三十多岁的人还恼羞成怒,夺门而出,回到了城市。
听完肖敬的烦恼,我思虑良久,决定写一些东西,并不是想要帮年轻人去说服父母,反之,我的目的是说服年轻人,不要再试图改变父母的认知。当然,如果本文可以给我们的父母带来一些启迪,还望各位看官不要吝啬自己的关注、评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时代的变迁、知识的普及使我们和父母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前央视主持人樊登不止一次在节目里说过,他的父亲非常担心他的生计问题,尽管樊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父亲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但是父亲的一句“但是你没有职称啊”就将他的千言万语打回了原形。这就是时代的变迁导致的认知差异,就像无数的父母认为自由职业者就是无业游民一样,在我们上一代的认知当中,编制和职称才是唯一的安全感。
我的弟弟是一名小主播,尽管没有达到人尽皆知,但收入也远远超出了很多都市白领。就在前段时间,父亲千方百计托人,帮我弟弟找了一份停车场保安的工作,我弟弟为此和父亲大吵一架,从家里搬出去住了。我很难向父母解释电脑的另一边有成千上万的人看直播,更不用提所产生的流量效应了。
因此,就像外国人永远不明白我们中国人的人情世故一样,我们和父母沟通时,时代、知识和文化的鸿沟,很容易被忽略。
我们的成长,同时是父母的老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的头发开始变少,母亲的步伐也开始蹒跚。仔细回想一下,依稀记得大学时期的一次争吵,是我第一次试图逃脱父母的控制,从那次以后,父母飞快的老去,从年富力强渐渐变成步履蹒跚。
家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力量决定着话语权,当我们长大成人,拥有了摆脱父母控制的力量,我们会从父母手中抢夺权利,获得自由。权利争夺的开始就是转折点,在此之前,父母对于矛盾和冲突,是强势的、权威的。当我们开始反抗的时候,父母的态度,逐渐从强势变成妥协,再从妥协变成无奈,但却从来没有认输。
虽然我们无法说服父母,但同辈人随便的几句话,就能改变父母的看法,在父母的心中,我们永远是孩子。
有句话说的好——养儿方知父母恩。我有一位朋友,每天奔波于两个女儿的学校和补习班之间。她告诉我,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感觉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了,也越来越能体会到父母的感受。相信这种感觉每个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都感同身受。
屁股决定脑袋,就像我们不明白公司领导为什么会做如此愚蠢的决策,不懂老师为什么强迫我们读书,不理解为什么客户如此挑剔,都是同样的道理。
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就明白为什么父母总是那么的顽固和执拗了。
当然,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有无数的诈骗、传销和理财的陷阱在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父母,为人子女,肯定会担心,我也一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不可能每天守在父母的身边,但是陷阱却可以一直埋伏在他们身边。就像肖敬的父母,保健品公司每天一小会,每周一大会,半年回一次家的肖敬,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能扭转日积月累的熏陶?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把思想强加给父母,不如求同存异。我们去了解父母接受的所谓“糟粕”,如果可以找出其中破绽,就可以改变父母的看法;如果无法找到其中的陷阱,多一分了解,我们也在父母受到伤害前,及时止损;就算这些都做不到,至少两辈人间有了思想交融点,沟通也更加顺畅,我们也多一些对父母的理解,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不管我们读了多少本书,做了多么伟大的事,面对父母的时候,请务必保持谦恭,试着去理解、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就像故乡的大山,大山应该更雄伟,而应该变成一片平坦的沙滩。
年少时,调皮捣蛋忤逆反叛的是我们,现在轮到他们执拗固执无理取闹了,我们怎么能不多一些耐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