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作为一个英语专业毕业多年的人,平时工作中也经常使用英语,但是等孩子小学的时候准备教他们,确发现自己无从下手。为什么?因为发现自己是一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所谓的“会”英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所以拿起书本,开始二次学习。写这篇读书笔记,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加深刻的理解书中所说的观点。
1. 《向英语学习者讲话》作者背景知识 (来源于百度)
葛传槼(1906~1992),男,复旦大学教授,上世纪50年代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三巨头”之一,中国研究英语惯用法的先驱。
葛传槼是一个神话。1906年9月5日生于上海。没有读过大学,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硬是靠在商务印书馆做学徒自学成才,变成了英语泰斗,乃至后来成为复旦大学英文系的big three.
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看到“自学”两字简直丙眼放光,让我觉得看到了希望,因为我现在想做的也是想自学,把所有的英语知识梳理一下,口音校正一下,至少我去指导自家孩子的时候不会觉得“耽误”了他们。
2. 读书笔记
A.英语是什么?
英语是什么?一个大学的专业?一种沟通的工具?我从来没想过,一提到英语,我就会想起记单词,语法,句子结构,或者各种英语等级考试等等。
葛老说:"language is not a exact science, nor a mere matter of principles, rules, exceptions. definitions, formulars, and diagrams---",他说的这前半句英语不是什么什么的,就是一直以来我个人认为英语是什么什么的理解。
现在仔细想想,英语就真的是一个桥梁。在互联网有如此发达的今天,有了它,你可以了解整个如球村发生了什么;同时,你也可以展现给地球另一端的人你在做什么,如果你愿意的话。有了它,你可以坐在家里,听哈佛名师讲课;你也可以报考全球的MBA;你也可以背上背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环球旅行,想想这些,都觉得多么美妙啊!
如果你就想着英语是一门专业,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学习的过程真是极度无聊,想想我自己,也是极度枯燥学下来的。现在,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B.关于阅读
1. read more books in english not the books on english
" books in english" 简单点说就是用英语写的书,可是地理,人文,哲学,各类不同种类书籍
”english on english"就是关于英语这一门语言的书。上学的时候,读的最多的就是这类书了。工作之后有相关英语的考试的话,也还是看的这一类的书。其实,究其原因,只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应试,考个合格,背单词,记住那些语法规则。
2. regard the language as the main thing
断断续续读过几本外语原版小说,到现在也就隐隐约约的记点一点点故事情节。对于小说中所用的根词,好的表达方式,还有一些小的介词的用法,完全不记得。看书的时候压根就没去关注过,对照此书所说的,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啊!那个时候的看书真的也就是看看而已,
“what ever a leaner of english reads, he should, in my opinion, regard the language as the main thing."
阅读的时候要注意” THE ART OF EXPRESSION",做一个细心的读者。
C.关于语法
“grammar tell you what is right, but not tell you what is wrong”
我自己倒是觉得学习语法的时候,自己太注意那些大的条条框框了,只记得各项规则,并不会灵活运用,所以有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或者是说起的真是是非常中式的英语。
有些习语或是固定搭配完全没法解释的,好象一个任性的小姑娘说着"我就是我“,你完全没办法。词
所以不要为学”语法“而去学语法,反而更加要关注各类不起眼的小词的用法,把它们研透,对英语学习的帮助更大。此类小词准备找时间研究一下,结果如何,就留给时间来检验了。
D. the use of word
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这个了,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选词都是根据”their meanings”而不是“usage", 这应该也是我们无法用英语清晰的表达自己观点的原因之一吧,总觉得意思上差那么一点,不是那么一回事。
最后,用此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希望从今天开始读书的时候用心点!"Without wide and careful reading the mastery of English is impossible."
ps: 得知《向英语学习者讲话》这本书实属偶然。某日,送完孩子网上闲逛,看到一些聊到英语学习相关的帖子,对于英语专业的人来说打开那 些帖子再正常不过,正好就看到了恶魔奶爸SAM提到的这本书。找出来读读,收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