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问哥哥他打算如何教育小侄女。他满脸希望地回答我说,就像电视里演的,精英的样子。虽然没有具体和我描述,不过我还是大致领会了他的想法。
我猜他们眼睛中的精英的样子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名校毕业,最好是常青藤留学归来,最差也应该是国内的985毕业的高材生。如果一定要找个电视人物做对比的话,我想应该是电视剧《欢乐颂》中安迪的样子吧。他们为人精明,做事干练,似乎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度悟性。他们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生最后赢家。
在社会资源分配得高度不均匀今天,把孩子打造成精英,也许真的可以帮助她占据较高层次的社会阶层,获得更加体面的生活。但是当我看到小侄女的学习状态,又不得不怀疑这个教育体系。十来岁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起了本来不应该属于她的升学的压力。每天多得写不完的作业,更是毫无课外活动可言。之前那个爱哭爱笑爱闹的小不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沉默寡言、安静中带着沉稳的小大人。
也许你会说,升学压力这么大,竞争如此激烈,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总要放下一些东西。确实,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完成精英进阶之路,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放弃童年的乐趣,也不无道理。我们接受,学生在中学承受巨大的压力就是为了考上一所知名的大学。我们默认,所有那些因为巨大压力导致的精神焦虑,等他们上了大学就会缓解。但是,这些天之骄子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状况真的会改变吗?
且来看看,在常青藤名校任教了几十年的威廉·德雷谢维奇教授对这些天之骄子的印象吧。就算是那些曾经赢得无数奖项的最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都值得。当那层不可一世的自信和完美无缺的光鲜外表被剥离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这群年轻人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
已经有无数的证据向我们证明,这群学生根本不会自己痊愈。他们从高中到大学,情况根本没有改善,而且事情还在进一步恶化。大学给了学生自我决策的自由,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由需要的是强大的自理、自立和自控能力。但是多数在中学被束缚着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显然并没有做好准备。
哪怕如我小侄女这样的孩子,她们为了完成所谓的学业,为了能够修成正果,不得不顾一切地学习,心无旁骛地努力。我想她很少再有时间以及精力再去思考自己的追求,包括对大学的憧憬。
为了名校炫目的光环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她自己人生的目标和内心的热爱从未被给予足够的尊重,从未被思考和探索做。记得几年前,她还经常在我面前扭起舞蹈,那时我问她最喜欢干什么,她总是一脸天真地告诉我说,就是喜欢跳舞。今年当我再次问她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到答案是,我只想尽快写完作业好好睡一觉。
优秀的绵羊这本书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的教育制度培育出了高智商、有成就感的年轻人,但是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随着我们全面迈入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有趣的灵魂,有意义的生命将会更加的难能可贵。然而不幸的是,现在的孩子拼尽全力学会的恰恰是机器人轻而易举学会的东西,对于我们人类特有的品质,却正在逐渐迷失。像《未来简史》所说,我们这个社会上的一部分正在沦为无用之人。
我们不应该去苛责孩子,在成为优秀的绵羊的道路上,他们已经拼尽了全力。相反,更多需要反思的是家长、是学校、是社会、是政府,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力量,去撑起人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