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听过这本书,一直没有读的原因是,看这个名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很有成功学的味道。但是当看了前几章之后,真后悔为什么不早点读。
你还在为迷茫苦恼吗?
还在为身边不如意的环境而怨声载道吗?
还在为生活各种烦乱的琐事,感觉很忙碌却没有进步而焦虑吗?
那请往下看。
因为这本书是让我发生很大的改变,我相信你也会有所收获。
印象中很久之前就知道这本书,当时只是当做成功学书籍随意翻翻,觉得都是各种激励人的话,跟其他成功学差不到哪去。直到前段时间,看到朋友推荐,再次拿起这本书。本没抱什么期望,看了前面几章之后,却给我深深地震撼,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七个习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分为两类:个人领域的成功和公众领域的成功。
这里先分享改变我最大的前三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看目录的时候七个习惯都很习以为常,总觉得看完目录书都可以不用看了。不就是“积极主动”吗,想想自己工作生活都很积极向上,主动去做的呀。好吧,那就先看看再说......
看完第一个习惯之后,真是当头棒喝,完全跟想象的不是一回事。
积极主动是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的环境来下决定。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由内而外积极主动的去改变自己,为自己创造环境。
人类不仅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
经常有人说,圈子决定格局,环境决定成长。然后很多人就把自己的失败或者不好的成绩都归结外界的环境。
在学校里的学生,把自己不努力学习的原因归结在学校不好,学习氛围不好,所以自己不好成了理所当然的理由。
在工作中,业绩不理想,赚不到钱,然后想到的就是,市场环境差,公司不行,上级不行。在公司得不到成长,学不到东西,加薪遥遥无期,把原因归结到公司环境,身边没有大牛知道,老板不会用人。遇不到伯乐,感觉在哪都屈才了。
回到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先看下图:
积极主动模式图
每个人对外界的刺激回应的方式有两种,左边是消极被动模式,右边是积极主动模式。面对环境的刺激,在做回应之前,你还有很多选择的自由。
看到这之后,回想自己的过去,大多数时候都是处在第一种模式。就希望不用动脑子,外界情况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好坏,看天吃饭。从来不进行主动思考,主动采取行动去应对,去改变点什么。
工作觉得发展没前途,是市场环境不好,行业不行,岗位不行,然后开始跳槽换工作。不主动去改变自己,换了公司一时图个新鲜,过段时间之后,还是一样。
觉得人的成长,跟环境有关,跟圈子有关,然后去报班,报课程,进入不同的圈子。但是发现除了屯课程之外,并没有因此发生什么改变。
以下是不完全统计,报过的班,听过的课。讲真的,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当然,这完全是取决于个人,而不是说课程。
积极主动习惯中,还有一个概念对我影响也很深刻,那就是:关注圈和影响圈。
每个人都关心自己所关注的圈子,但是不得不说很多人关注的东西太多了。
后来才发现,世界上一共就两件事情: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
关注圈中有可以被自己掌控的部分,叫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更关注影响圈内的事情,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长此以往,他们的影响圈会逐渐扩大。
看完第一个习惯之后,改变自己的处境。因为晚上睡不好,所以开始了早起。看完影响圈之后,更加专注的做有长期成长价值的事情,比如分享个知乎文章。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01
说中说道一段很严肃的话,你可以找个安静的角落,静静的感受一下这段心灵之旅。
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抵达之后,居然发现亲朋友好齐集堂,是为了向你告别。也许这是三五年,甚至许久之后的事,但姑且假定这时亲族代表、友人、同事或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
现在请认真想一想,你希望人们对你以及以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评价?
是不是感觉有点沉重,看完之后再仔细想想,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并不是那么重要。只是朝着自己想要的最终方向去生活,最终也就没什么遗憾。
当看到这段话之后,我脑海中闪现出来的是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葛优和孙红雷主演的《非诚勿扰》。在最后的一个片段,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跟上面的那段话一个意思。
秦奋说:“怕死吗,香山,北海道农民问候你”,李香山:“怕,像走夜路,敲黑门,你不知道门后是五彩世界还是万丈深渊,怕一脚踏空,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最后一句“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挺有感触的。在人生的修行上,以终为始的去生活,在工作中,以终为始的去思考每一个项目;然后尽人事,听天命。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认清目标和方向,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02
以终为始的习惯,还有一点说的是,任何事物都需经过两次创造,一次是在脑中,一次在实际中。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建造一座花园,总是先在脑中有了构思,再下笔绘制蓝图付诸制造。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是个客观原则,但是“第一次的创造”并不是有意识的设计。
比如你的家庭,你的出身,早年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等。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第二次的创造,或是自己主动设计,或是外部环境,他人安排,旧有习惯限定的。
还记得第一个习惯中所说的“影响圈和关注圈吗?”,主动设计自己人生的人,更关注影响圈内力所能及的事情。
原则周围,有以金钱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配偶为中心,有以享乐为中心,这些都是关注圈内的事情。但是是否可控,并不是由我们一个人说了算。所以作者史蒂夫提出,我们应以生活为中心,确立角色和目标。
以终为始,说的就是我们以原则为中心,指引自己规划人生,并要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让自己不偏离航向。
看完这个习惯之后,内心不在浮躁,确定方向,专心做好当下的事情。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01 不要被烦琐的事务牵着鼻子走
是不是经常玩手机,刷朋友圈,看各种群的消息,而且刷着刷着就忘了时间。一抬头发现,感觉才上班,怎么又到了叫外卖的时间。是不是时常微信一震动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看消息,然后秒回。其实这些事情,多半都没有什么太重要的。
所以,总觉得事情很多,感到很累。忙忙碌碌的一天,一个月,然后又一年。最后收获寥寥。
那是因为不知道“以终为始”的确定目标和方向,因为不能“积极主动”的关注影响圈内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经常被琐事牵着鼻子走,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事情的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
把手机放一放,把消息先晾一晾,没有多少太重要的事情找你,不然也不会只是发个消息,不打电话。
02 要敢于说“不”
若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此时需要有说“不”的勇气。
看完第三个习惯之后,我做了这些事情,退了十几个微信群,更目标没有半点关系的,聊些不痛不痒没营养话题的,跟我现在和未来没半毛钱关系的群,朋友圈小红点去掉,屏蔽一些经常发广告微商的朋友。定期查看朋友圈。对于不是当务之急的事情,先记下来,先处理完重要的。
忽然间就会觉得,世界安静的都有点不太习惯。没有琐事的打断,效率高了很多,整个人都轻松。
所以这本书我真的是只要有机会就推荐,推荐,推荐。不是成功学,而是从底层思维帮助你认识自己并发生改变。
不知不觉,写了3个小时,
看到这里了,都不点个赞,是不是我写的不够好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雷克曼说事”,写职场,成长,读书。
回复“书单”,获得整理的25本优秀书籍推荐
回复“500”,获得一份整理的豆瓣评分TOP500书单完整版,书单太长,只上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