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读这本书缘起董宇辉,听他滔滔不绝的介绍起了兴趣,同买的还有《苏东坡传》,只是买了半年这本书才读完,东坡传还紧紧包裹着塑料薄膜。
初听董宇辉介绍只知道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故事,“驯鹿逐苔藓而栖,萨满在月光下起舞。人们在森林中相遇;也在森林中分离。人们在自然中获得,也在自然中失去~”感觉故事应该很美,大概是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可当拿到翻开它的时候我茫然了,这在讲什么,看不到优美的风景,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的只是蛮荒之地少数民族一个老妇人絮絮的喃喃自语,算了,放弃了,我的文化素养还不到,不足以支撑我读下去。
再次拿起它是因为要陪儿子一起读睡前故事,手边只放着这本书就想着忍着再读一下,算是陪儿子营造读书的气氛。几次拿起几次放下,因为一直进入不到故事中去,直到看到主人公父亲林克的死才有了想要读下去的想法,那天晚上儿子都睡了,我还开着一边的床头灯不舍得放下,一页一页,一直到了凌晨一点多竟然心生烦躁起来,因为三五页就伴随着出生和死亡,出生自然让人欣喜但是毫无理由,毫无征兆的死亡让人无法接受。我无法理解妮浩因为萨满的身份一次次为了救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而使自己的孩子一个接一个死亡,且不论这种法术是否存在,这种一命换一命的祈神方式根本不值得歌颂,更何况还是 明知道救活一个就要牺牲一个自己的孩子为代价,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或者有人说这是她无私的大爱,可是这种大爱丝毫没有泽被到自己孩子身上,只能说身为她的孩子注定是悲哀的,所以我特别理解贝尔娜的不辞而别。某种意义来讲这种母亲是“自私”的,她只维护身为“萨满”的使命。
里面很多鲜活的人物震撼到我,但是无奈我学识不够语言匮乏,无法一一将他们的事迹描述出来。伊万真是让人赞叹的主人公式的存在,虽然他只是故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支线;依芙琳虽然让人讨厌但是也有她身为女人令人可悲的地方;安道尔、安草儿看似愚痴的父子确是现实意义中的“守村人”;马伊堪因为养父畸形疯狂的爱导致鲜花陨落……太多的人物,无法一一列出。
晚上没有看完,早上拿来公司读了,默默看了一早上。沉浸在茂密的丛林中,沉浸在凌冽的清泉中,沉浸在皑皑的白雪下,沉浸在希楞柱上方漫天的繁星里,也沉浸在无数的死亡与离别中。导致整个上午有些浑浑噩噩,感觉时间在瞬移,已经从额尔古纳河游历了一圈,有些悲凉,又有些哀伤,可能无法理解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哪怕是至亲的死亡,又羡慕他们对于死亡的解读,至少让现存者有活下去的希望。在我看来死亡对于有些饱经苦难的人是解脱,但对于一些未经世事的鲜活生命是无情的剥夺,可是看作者对死亡的描写那么云淡风轻,以至于后来我都产生了一种错觉,人生来就是为了死亡的,只是早晚和方式不同而已,不用悲伤,他们只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自然离去了而已。
回归到现实,这种对于死亡的认知又能坚持多久呢?
桃子
2024.01.15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