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因为一座山,一条河,说出来的语言就不一样。有山阴山阳人,河阴河阳人,而我家在沁水之阳,所以我是沁阳人,说着一口沁阳话。
沁阳在哪,河南省西北部,和山西近邻。
河南盛产帝都,沁阳不是,但它是千年古县,在夏朝曾为覃怀地,它是古代豫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说起文化中心,那首“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作者李商隐,就是沁阳文化人代表之一。还有一个是字伯勤,号句曲山人,著有《乐律全书》的乐圣朱载育。沁阳市联通大楼顶处的为沁阳打的广告是:覃怀古郡,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
我经常想象着李大人,操着一口沁阳话,说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未上一年级,没有接受学习之前,我只会说沁阳话,也只听得懂沁阳话。我有个姐姐,在河南其他地方长大,口音与我不同,那时候我们交流很有障碍。她的话接近于普通话,但又与普通话不同,我不太能听懂,就算我听懂了,也不能用普通话好好的表达。当时我们俩站在她家村东头的破桥边,北风吹着也没能吹走我的面红耳赤。好吧,放弃交流,只要玩就好了,不需要说话的。
关于语言,姐姐当时告诉我她说的是河南话,不知我为啥会听不懂。我有点懵,我说的不是河南话吗?为什么我的河南话与姐姐的河南话不同?这并没有人替我解答。
上了初中,我接触的普通话才渐渐多了起来,但是说普通话要遭到鄙视。学校里,属本地人较多,但会有一些焦作市的一些学生慕名而来,他们说的是普通话,据说他们的方言和沁阳方言不同,而沁阳市是焦作市代管的。上了学,很自然的就会了普通话。但学校里那些经常说普通话的沁阳人,还有那些不会说沁阳话的其他地方的人,会被人说装逼,这现象好像到处都有。所以之前我就算会说也不敢经常说,尽管校园规范有一条是,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会说普通话了,但就是舌前舌后音不分,据说是沁阳人的通病,所以日后的几年里,我就一直在心里默默纠正。
过了六年,到了大学里,有一天老乡聚会,不要妄想是沁阳人的聚会,是河南人的聚会。他们都说着类似的语言,只有我说着普通话,我多次说明,我的河南话与他们的不同,他们总是跃跃欲试,我就尴尬地讲了一两句,他们就不吭了,大概他们觉得我这话与河南话相差甚远。当天,有个师兄说话最多,而我愣是只听懂了30%。我毕业了,也只是听懂70%,这还只是在加强训练下。
进了社团后,向大家自我介绍,他们总爱问,你普通话这么好,肯定不是广东人,所以你是哪里人?包括日后进了公司,我的同事会问到我,我是哪里人,也会问我是哪里人。我很尴尬,因为每当我向同学、同事介绍我是河南人的时候,他们总是回我“河(四声)南(四声)的”。一开始我会觉得奇怪。因为我并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会重复我说的字这三个字,还要带着四不像的口音,会让我心里有些不爽。
直到我跟河南范围其他市的人相处多了,才发现原因。因为早已习惯那种口音河南话,包括周口,项城,漯河,郑州,信阳,南阳等等,一说出来的就是“河(四声)南(四声)的”。而我的回答总是普通话,要听方言是吧,也和河南话不一样。
据说,沁阳话和山西话有些相似。查了一下沁阳话所属语言是晋语邯新片,而邯新片是晋语的八大片之一,看来这的确跟山西话有很大关系。但是我很少和山西晋城的人实际接触,也从未说过话,两地的人说的话具体听起来是怎样的,我不是特别清楚。
可是去山西明明要绕过一座山啊,为什么语言的会这样接近,反而和大平原的人说的话就有很大不同。真真觉得语言这东西受太多因素的阴影了,比如他们经常进行贸易也会影响到。下次遇到晋城人,真应该跟他们好好片片(说说话)。
方言很奇妙,它如胎记,自出生便为我们烙下印记。沁阳话是沁阳人的名片,不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方言,立刻像回到了家乡见到了亲人一般。有一天我在车上,听到有人打电话操着一口沁阳话,我瞬间觉得像回到了沁阳的公交车上,扭头看这声音从哪发出来的,当然没好意思打招呼。
我搜了一些含有沁阳方言特色的句子,供大家参考:
·俺个房后有一拤格当,格当上卧了一群嘘嘘,我拿一土坷垃一扔,吐噜噜飞了。
·她回娘家掂着大圪兜小圪兜,怀里还圪兜着孩儿。
·圪糁汤,配白菜,我看生活也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