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下午本来安静的在电脑前打字,突然微信框提示了新消息,我一看是我妈发来的,结尾还说深受启发,就不禁叹了口气。
怕又是啥“深夜失踪成谜的女大学生,尸体暴晒荒野” 或者 “2017年大事件!国人必转!”这种文吧?大家都懂的。
点开之后,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篇文章,标题是《不能让下一辈看到的感概》,据说是西安交大的70岁女教授写的。有一段是这样的:
看到了孩子们的富足、前卫、潮流生活,很羡慕。
但是,就是有那么点想不通:他们如此完美了,我们老人们为什么还要节衣缩食地"接济"人家?
他们的化妆品有多少?随意买,经常买,刚打开又买,以至于一堆一堆地,过期了也不知道,而后扔掉,再扔掉……
他们的衣服,自组织新家庭,就没有带来以前的旧衣服。全是新买的……
他们的零食,五花八门,五湖四海。一袋袋、一瓶瓶、一盒盒、随意一款就是一袋白面与一桶麻油的钱。
他们的冰箱里应有尽有,却经常去饭店。他们的工资,挣多少也是月光。
他们给大人们的礼物,也就是那么一点点,一点点…………。
我们,至今节俭,脑子里想的仍是——能省则省,不多花一分冤枉钱。买打折的、买低廉的、买一口口儿想吃的,攒下的大把的钱,然后悄无声息地,倾力补贴给儿孙们。
下一代用得着吗?
下一代理解吗?
下一代感恩吗?
是存在代沟?
还是时代不同?
看完之后感觉心里一下被刺痛了,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了愧疚感,自己真是太不应该了,总乱花钱还不珍惜父母的心意。
……
…………
………………
你以为我会这么想吗?完全不。
我当时一边看一边面无表情的在内心吐槽:
我压根就没化过妆,只是买护肤品,并且都有在用没浪费;
衣服也没买多少,老妈买衣服频率比我还勤,还常和我换着穿;
零食除了偶尔吃点麦当劳肯德基,吃点薯片以外可没怎么往家里带过,倒是老妈经常瓜子山楂吃个不停;
平时工作上班肯定是得点外卖,与朋友聚会总来家里那也不合适,去吃饭是彼此最放松的交流场景了;
我自从18岁就一直在储蓄,只是没告诉过别人罢了。
我们理解也感恩父母,非常珍惜父母省吃俭用为我们付出的心意,只是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消费观念确实是有变化的,之所以会觉得这是代沟然后长吁短叹,无非是你没了解我,我没了解你这回事罢了。比起自己脑补并且无谓的增加负疚感,我更倾向于彼此把想法都沟通清楚。
晚上回到家,对着一边看日剧一边美滋滋吃瓜子的老妈,我很随意的就问了:”妈,今儿那篇文章是啥意思啊,深受启发都受啥启发了?“
我妈也看似随意的回我:“就是要多想着点儿自个儿了,别光一股脑的担心着孩子,给做饭啊洗衣服啊,然后孩子过得挺开心,自己整个人都栓孩子身上了,得为自个儿想想。”
特别好这心态,我觉得完全没毛病。
“老妈您这觉悟特别好,就得多为自个儿想,没事儿就给自己买点衣服吃的啥的,要留心身体健康,我这儿不用操心,吃饭啊洗衣服啊工作赚钱之类我都自己能行,您就好好儿把自个儿过好喽~”我看到老妈脸上一下放松了。
皆大欢喜,达成共识。
其实每个人的爱与付出都不是无私的,只是人人都说父母的爱应该无私,就连父母自己都有这种认知,于是呢?就把自己道德绑架了。从这一点上,我很感谢那位女教授写了这篇文章让我妈看到,也很感谢我妈特意转发给我。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时刻看顾着,怕他饿了渴了,怕他吃亏了钱不够花了,伤心难过了哄着,撒娇耍赖时顺着,闯祸大闹时忍着,金钱,精力,情感,一直这样无间断的付出,搁你身上你会心里不曾埋怨不曾不满吗?
妈妈一直是很累而且不满的,我知道。在照顾老人的基础上,还要关心我,每天给我做饭真的是很累的事。我其实一直在说,妈你不用管我,照顾好自己就行,我能照顾我自己。但是第二天尽管抱怨着依然还是会给做饭,看着眼前妈妈辛苦做出来的饭菜,你是吃呢还是吃呢?
父母不相信我能照顾好自己,这是我最大的错。一直以来都在外面打拼,在外面兢兢业业,却一回家就放松了,没有去试图在父母面前展现很可靠的一面,以至于我都这么大了,父母还总觉得我是个孩子需要看着管着,他们累,我也很累,而我过去没有试图去改善这种情况,这是我最大的错。还好借由这次,我决定要开始改变。
感谢那篇文章,让我妈妈终于从自我道德绑架中摆脱出来,愿意把专注力重新放回自己身上;感谢妈妈把那篇文章发给我,愿意把他的想法含蓄却又直接的告诉我;感谢脑子清楚的自己,没有深陷在自我脑补批判的漩涡里,而是干脆的直接沟通,与父母达成了共识。
这次我会开始改变,自己经营自己的生活,我会让父母知道,我长大了,能靠自己,能够生活的很好,请放心的关注自己,享受生活吧~未来,我会变成你们的依靠。
我们彼此深爱,便更该彼此尊重时常沟通,我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也是互相独立有各自生活的个体,多想想对方,也多想想自己。
最后得悄悄对老爸老妈说一句:我最爱你们啦~真哒真哒!
无戒365天写作训练营 第十天
文/皓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