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写一篇地理教学思考类文字《城市24小时:武汉》。
看了央视频两期《城市24小时》纪录片:郑州和武汉。内心其实挺失落的。
郑州这一期,主要讲述了:
交通(火车站、航空港);基于便捷交通发展起来的二七广场服饰批发商业。
胡辣汤、烩面饮食文化、服装物流、戏曲、考古、医院等服务业内容;
城中村城市改造让人略有些希望;
工业部分的二重奏最让人难过:棉纺织厂—纺织工人(人口迁移);富士康车间、机械、没压力也没希望。因为棉纺厂和富士康代工厂都是低端产业。
第二期武汉,亦为中部城市,可是它的张力和生命力那么清晰。过早、宵夜的饮食文化;层次性明显的交通;浓郁荆楚文化;高新技术产业区光谷;江湖之地的丰饶可见一斑。
同位华中大城市,武汉被誉为1.5线城市,时时处处透着希望与生机。郑州却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努力挣扎寻找出路……
人与地的关系在这两期尤其引发我的思考。河南是中国人口大省,却是廉价劳动力的聚集地,成就的企业是棉纺、富士康等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湖北武汉也是人口大市,但是她却是拥有120万大学生的人才聚集地。人才与高技术产业的相辅相成,如此明显。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性格特点。我在思考,如果让我去评价西安、洛阳、新安,我又能说些什么呢?
城市的发展,就像一家人过日子,各有特色,也各有自己的无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居住在城市里的人的影响很大很大。
就像在郑州富士康流水线车间的年轻人和在光谷创业的年轻人,同为年轻人,他们的视界、内心、追求、愿望大不相同……
居住在小县城的自己,无形中就会落入舒适圈而不自知,慢慢的磨掉自己的斗志,模糊自己的梦想,想想真可怕。
新年,让自己更清晰吧!这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两座城市分居1、2期,着实有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