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是个莫明其妙的东西。本来做生意这事,你的产品又好又便宜,我就买你的,人之常情。相同质量的东西,我干吗要多花钱买贵的那个?
道理很简单,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也一样。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说到底还是这个国家的人与那个国家的人之间的交易行为,国家只是个抽象的概念。
如果国与国之间需要这样,那么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村与村之间呢?上个世纪80年代,各省之间搞地方保护主义,你省生产的商品到我省来卖,就要多交税费,逼得同样的产品,你的东西到我这里来卖价格必须比我的高,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保护本土产业”,谁要是偷偷摸摸跨省避税,就叫“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扩大到国与国之间,就叫“走私”,现在海外代购这一套,往深了说就叫“走私”。将“保护本土产业”换种说法,就叫“保护民族产业”,没什么区别。
关税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上,这个观念认为交易是零和游戏,不是你赚就是我赚,你赚了我就亏,我赚了你就亏。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企业,就要给你们的企业设置障碍。可是,这个障碍是以损害两个地方的消费者利益作为前提,因为原本只卖100块的东西,由于有关税的存在,消费者要用200块去买。
一句话,由于本土企业竞争不赢外地企业,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的利益,要让本地消费者多掏钱,以补贴本土的落后行业和企业。
可是问题在于,保护会让企业壮大吗?当然不会,只有竞争才会。如果保护可以,那所有的行业都垄断国有好了。保护会让一个落后的行业焕发青春吗?当然不会,为了保护马车生产商的利益,向汽车生产商设置障碍能保护前者吗?当然这种蠢事英国法国都干过。保护会确保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不失业吗?但为了保护马车生产企业员工不失业而向汽车生产企业增税就是对的吗?
同一个产业,如果本土企业竞争不过外来企业,那只能说明本土企业在这方面没有比较优势。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你要么转行干你擅长的,要么在竞争中向你的对手学习,完善自身的不足,提高竞争力。海尔、华为、小米、阿里巴巴……数不清的中国企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行业的崛起,哪一个是靠保护壮大的?他们全都是在开放、竞争的环境里崛起的。
所谓的贸易顺差逆差,早就被现代经济学批判得体无完肤,也早就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贸易保护主义是一个国家干的最愚蠢的事。美国现在在干蠢事,我们跟着干也是愚蠢。
不过话说回来,别看我方吼得凶,什么奉陪到底不惜一战啊,都是场面上的话,第一天喊奉陪到底的崔大使,第二天就降低嗓门说要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这说明我们的官员很实干,嘴上不要不要,身体还是蛮诚实地干正确的事,我支持这些务实的做法和这些务实的官员。只是在面对民族主义愤青骂他们是汉奸买办卖国贼时,需要厚着脸皮勇敢面对。
最后,不管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要想赚更多钱,只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哪来那么多阴谋论,你想多了。什么共鸡会、十几圆桌骑士、罗什么柴什么家族等等神秘组织,在国家暴力机器面前就只是个屁。没有谁有能力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即使他想。
呃,人家只是想多赚点钱,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