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日,聆听了武汉中学杨定成校长的《三课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感觉自己收获颇丰,杨校长所谈的三课研究也是每一位教师值得反思的问题,于是,就把此次培训的作业确定为谈谈听了这个讲座的感受。
所谓“三课”是指课堂、课例和课题。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师生的教学活动都在这里完成;课例是一个课堂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它的行动者是教师本人;课题是指教学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如何把教师从繁琐的常规工作中抽身出来,化繁为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开展“三课”研究是一项值得关注的方法。“三课”研究不仅是对教师工作做减法,同时也是加法,让教师在每天、每轮的工作中提升自己。
1、 为何研究“三课”
教师这个行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教师经验的积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要想成为一个有特色、有成就的老师,还需要从经验型教师阶段走向研究型教师阶段,然后才有可能步入最高的学者型教师阶段。就教师专业成长来说,唯一的途径就是参与研究。“成绩好”、“能上课”、“会科研”是我们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项,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我们在课堂研究、课例研究和课题研究中有走向成熟与追求卓越的跨越。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你的教师走上从中研究的这条幸福之路上来。”幸福是一种“给”的能力,提高教师“给”学生的能力,享受“给”学生的愉悦,教师才能在幸福中获得工作的源泉,浇灌教育的小花。
因此,进行“三课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打造一支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的教育层次。
2、 课堂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课堂是过程性质量监控中(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观课评课来加强对课堂的感受力和判断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上课能力,因此,要进行课堂研究需要教师多听课多评课来积累。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流淌的过程,如何研究课堂教学是需要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最直接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观课议课。观课议课的方法很多,这里不再赘述,但我们需要把握的是其理念。观课议课中我们要仰视学生,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而议;我们要仰视课堂,课堂教学应该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也要平视教师,议课需要民主平等,需要接纳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从这种意义上,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就是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所以,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舞台,只有不断研究,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研究,我们还需要重视其观察的内容,内容的记录影响着课堂研究的好坏。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们了解到课堂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记录教师的教学结构,教学活动的转换,以便让上课老师了解自己教学的整体性;我们也可以记录课堂提问,学生学习状态,师生语言互动等。既让教师掌握课堂,明白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个人特色的教学经验,更主要的在于方便教师改进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验和反思。
3、 课例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课例研究是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由此可见,课例研究和课堂研究的关系非常紧密,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要进行课例研究,需要我们选取研究的主题和授课的内容。那么主题来自于哪里?授课的内容如何确定?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我们也可以通过制定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计划来进行课例研究,谁该对本次课例研究负责?参与教师分担怎样的角色?明确这些不仅是确立主导者,也是培养群策群力氛围的途径。为了更好地进行课例研究,我们还可以应用课堂观察技术和研究方法,如何使用观察技术记录课堂信息?如何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工具?如何获取学习效果?立足于这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把课堂和课例研究相结合,充分汲取研究的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课例研究过程中,课例不必完美,甚至可以有不少问题,这些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亲生做课例的过程中,形成了针对课例的行动及行动中的思考、研讨、深刻反省,这是这一过程使得教师获得了快速的成长。
四、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2018年,昆31中开展了6个市级小课题的研究,并都顺利结题,其中三个小课题被认定为“良好”,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各个小课题组努力的结果,也展现了学校对课题研究的重视。最近几年,学校的教学、科研氛围都愈发良性,伴随着小课题研究,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青年教师,随着交流的深入,见证了他们在研究中的不断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能够扛起学校课题研究等的大旗。
然而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做科研。我们进行科研的动机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困惑于问题,还是为了个人的名誉,为了评职称?显然,做科研不能太功利,科研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才能越做越好。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把任务集中于部分人身上,其他教师则对科研缺乏深刻的体会,忽略了群体的智慧;甚至忽略研究的过程开题时轰轰烈烈,研究中冷冷清清,结题时拼拼凑凑,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杜绝的。科研需要的是通俗化,研究的内容要个性化,研究者要普及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用教育科研来强化教学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最后,用杨校长的一句话来自勉:把研究作为生存的方式,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把反思作为常用的方法,把重建作为改进的途径。
2018年8月13日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