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饮,Symposium,是一种礼节,指为庆祝某事所举行的典礼,有酬神的仪式,仪式之后有酒宴,参加的人边饮边聊,称之为会饮。现在也引申为讨论会,座谈会。
年轻的悲剧诗人阿伽通(Agathon)的第一部悲剧得了奖,为了庆祝得奖,苏格拉底应约赴宴相庆,这是一段发生在宴会上的对话,由阿波罗陀若(Apollodorus)向格老孔(柏拉图之兄)转述宴会参加者阿里斯多兑谟(Aristodemus,当时崇拜苏格拉底最热烈的人)与阿波罗陀若的对 话。
对话主要由几段赴宴者对爱(Love)和爱神(Eros)的赞美组成。
1.裴卓(Phaedrus),从文艺的角度赞美,[178a-]
裴卓说爱神是最古老的神,是人类幸福的来源。对年轻人来说最高的幸福是有一个钟爱自己的爱者,而对爱者来说最高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年轻的被爱者。[178c]
这一段其实说的是古希腊盛行的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恋爱,年龄较大的男子钟爱年龄较小的男子,前者称为爱者,后者称为被爱者。
爱者与被爱者之间的爱与品德有关(爱者是被爱者的模范,相反被爱者因其年轻英俊,也因为他的品德是向上的,是有潜力的优秀公民。)。如果一个爱者准备做一件 丢人的坏事,或被人凌辱而不敢抵抗,他就会觉得羞耻,而如果被他年轻的被爱者看到他就会无地自容。类似地被爱者也害怕被爱者发现做了坏事。
裴卓说假使有一只军队或一个城邦完全是由爱者和被爱者组成的,就会治理得井井有条,作战时就会人人争先。[179a](底比斯的300圣军就是这样的一只军队。)
相爱的人是愿意为对方牺牲生命的,男女都是如此。
荷马史诗中的大英雄阿基里斯和派特罗克洛斯就是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据说派特罗克洛斯更年长,而阿基里斯是最美的人,这些都提示阿基里斯是被爱者,而派特罗克洛斯是爱者。
2.包萨尼亚(Pausanias),是法律专家,爱慕阿伽通。[180c]
包萨尼亚区分了天上的爱神和凡间的爱神。天上的爱神根据《神谱》是天帝乌拉诺斯(Uranus)被他的儿子砍碎投入大海,海里涌出的白浪,变成了爱神。凡间 的爱神是宙斯和宙尼(Dione)所生(荷马史诗)。因此天上的爱神出身与女的无关,只是由男的所生,所以其爱情对象只是少年男子,而且由于她年纪大,所 以她的对象就更坚强也更聪明。只有那些腮帮子长了胡须的年轻人,才能成为爱的对象,因为只有那时他们的心智才是健全的。
包萨尼亚区分了希腊人中三种对爱的规矩,爱利亚,斯巴达和彼奥提亚(底比斯)把接受爱者的恩宠看成是美事坦然接受。而伊奥尼亚人(爱琴海东岸)则把这种同性之爱视为丑事, 包萨尼亚推测这可能与他们长期受蛮夷(波斯)统治有关。蛮夷的习俗把钟爱少年,爱智慧,爱体育都视为丑事,这可能是那里的统治者害怕牢固的友谊和亲密的交 往会把君主的统治推翻。
包萨尼亚举了个著名的例子,雅典正是因为一对爱者和被爱者(阿利斯托斋吞和哈摩狄阿斯,见下图)受到了僭主的威胁而奋起反抗才推翻了僭主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
包萨尼亚自认为雅典的规矩是最好的,它鼓励人们钟爱应当钟爱的,避开应当避开的。(1)迅速接受爱人是可耻的,应当经过一段时间,因为时间对于许多事物常常是最好的考验。(2)受金钱诱惑和政治威胁而委身他人是可耻的。
包萨尼亚指出被爱者接受爱者的爱是为了增进品德(因此有教育意义)。如果一个人(被爱者)肯伺候另一个人(爱者),目的在于得到那个人的帮助以在哲学(爱智慧)或其他品德上更进一步,这种殷勤伺候并不卑鄙,也不算谄媚。这样,对少年男子的爱情就与学问道德的追求合为一体了。
爱者的原则是既然 被爱者对自己表现殷勤,自己就应该在一切方面为他效劳;被爱者的原则是既然爱者能使自己在学问道德上有所长进,自己就应该尽量拿恩情来报道。(根据习俗, 被爱者有服从爱者要求的义务,但柏拉图反对放纵的爱,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柏拉图在《理想国》[403b-c]中规定一个爱者可以亲吻、亲昵、抚摸被爱 者,象父亲对儿子一样;如果要求被爱者做什么也一定是出于正意。)
3.鄂吕克锡马柯(Eryximachus),一位医生[186a]
鄂吕克锡马柯从医学的角度说:爱神的威力伟大得不可思议,支配着全部神的事情和人的事情。
要区分健康状态的爱和疾病状态的爱。我们应该爱品格端正的人,以及小有缺陷肯努力上进的人;我们应谨防凡间的爱情,以免因它的快感而养成淫荡。
4.阿里斯多芬(Aristophanes),著名喜剧作家[189c]
阿里斯多芬在这里讲了一个著名的神话,解释了同性恋和异性恋的来源。最早人类有三种性别,男、女、亦男亦女,他们的形体是圆球形的,每个人都有四只手,四只 脚,头上长两副面孔,一副朝前,一副朝后,生殖器也有一对。这些人类的体力和精力都十分强壮,他们企图打开一条通天之路,去和诸神交战。
宙 斯为了削弱人的力量,把每个人都劈为两半。人被劈为两半后,这一半非常想念那一半,常常相互拥抱不肯放手,直到饥饿麻痹而死。宙斯起了慈悲之心,于是把人的生殖器移到前面,使男女可以互相拥抱交媾生殖。这样如果是男女相互抱着可以传下后代,如果男人和男人抱着,至少也可平息情欲,让心里放松一下,好去从事 人生的日常工作。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是一种合起来才成为全体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经常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那些亦男亦女剖开的 人,男人眷恋女人,女人则眷恋男人(异性恋)。那些由剖开女人造成的女人则更喜欢女人,对男人没多大兴趣(女同)。那些由剖开男人造成的男人则爱和男人作 伴(男同),他们在少年男子中多半是最优秀的,是最强烈的男性。这样的男性成年之后大多都会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到了壮年,他们就会眷恋青年男子,常和被爱 者相守。
5.阿伽通(Agathon),年轻的悲剧诗人,宴会的主人,被包萨尼亚爱慕。[195a]
爱神是什么:爱神是年轻的,娇嫩的,柔韧秀美的。
爱神所能:爱神是公正、审慎、勇敢、智慧的。
6.苏格拉底(Socrates),大哲,亚西比德的爱慕者(苏格拉底的爱情更像今天的父子之爱,或师生之爱,是去除了肉体欲望的精神之爱)。[201d]
苏格拉底的对话是全篇的精义所在,本身分为两部分,一为与阿伽通的对话,一为转述与狄欧蒂玛(Diotima of Mantinea,来自门丁尼亚的女哲学家)的对话。
苏格拉底与与阿伽通的对话
(1)爱情必有对象;
(2)爱者还没有得到所爱的对象;
(3)爱情就是想占有所爱对象的那个欲望;
(4)爱情的对象既然是美,如阿伽通所说,那它就还缺乏美,“爱神是美的”这个说法就不能成立;
(5)美就是善,所以爱神也不是善的。
(替换一下就是,“恪守道德的人就是缺德的人”)
苏格拉底转述与来自门丁尼亚的女哲学家狄欧蒂玛的对话,原来他也和阿伽通一般见解,是狄欧蒂玛改变了他的想法。
(1)那么爱神是丑的、坏的吗?
(2)不美不一定就代表着丑,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状态。类比一下就是,知识(有根据的正确的意见)和无知之间存在着个中间状态——意见(有正确意见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爱神是介于会死的人和不死的神之间的精灵。她能把人的东西翻译传达给神,还能把神的东西翻译传达给人。爱神(Eros)是阿佛洛狄忒(女爱神)生日宴会上匮乏神和丰饶神结合的后代,后来成了阿佛洛狄忒的随从,生性爱美。
爱神处在智慧与无知之间,正因为无知,才盼望自己智慧起来,同时他又拥有追求智慧的能力(别忘了他也是丰饶神的儿子)。
(4)爱就是希望拥有好的东西,并希望永远拥有它。
(5)那些追求爱的人(爱者)采取什么方式,用什么方法才能进行这种所谓爱的活动?
(6)这种活动就是在美的里面生育繁殖,所凭借的美物可以是身体,也可以是灵魂。
(7)爱情的目的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凭它孕育生殖,达到凡人所能享有的不朽。这种生殖可以是身体的,也可以是心灵的。诗人、立法者、教育者以及一切创造者都是心灵方面的生殖者。
(8) 如果一个人一直接受爱的教育,直到这门爱的学问的末尾,就会突然发现美本身,它首先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的。这种美并不表现为美丽的容貌,或者身体的某一部分,也不是言辞或知识,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而是那个在自身上、在自身里的永远唯一的类型的东西。(哲学的极致之境)而其他一切美者只是以某种方式分享了它。如果人能成为不朽,那他就是不朽的了。
7.苏格拉底发言结束后,亚西比德(Alcibiades,被苏格拉底爱慕,是当时雅典最英俊的人) 醉醺醺地闯了进来。亚西比德这里是作为反面出现的,用以衬托苏格拉底主张的精神恋爱。他嫉妒苏格拉底与任何漂亮的年轻人坐在一起;作为被爱者,他主动追求苏格拉底并希望与他发生进一步的关系,但都失败了。[214e-]
“凭着各位神灵和女神,我就这样跟苏格拉底睡了觉,无非如此,好像跟一位父亲或哥哥在一起一样。”
亚西比德还叙述了与苏格拉底从军期间发生的几段故事,苏格拉底坚忍勇敢,在战役中苏格拉底救了亚西比德一命还把奖励让给了他。亚西比德赞美苏格拉底是古今无双的人物,在他平凡可笑的言辞里包含着十分圣洁的思想,其中充满着美德,把人引向最崇高的目标。(这正是爱者对被爱者的爱)
亚西比德抱怨说不仅他,还有查米德斯(Charmides,柏拉图的舅舅)、欧替德谟(Euthydemus)等也深受其害,本来苏格拉底做为年长者是追求者,但后来这些“受害者”发现苏格拉底其实是被追求者(指苏格拉底漠视“受害者”们对苏格拉底的示好暗示)。
整部对话的结尾耐人寻味,当所有人都睡着后,只剩下苏格拉底和阿伽通、阿里斯多芬两位诗人还醒着,他们用大杯饮酒,苏格拉底想迫使两位诗人承认一个人既能写喜剧又能写悲剧,一个有才华的悲剧作家也是喜剧作家。
当天亮的时候,两位诗人先后睡着了,只有苏格拉底还醒着,他起身按惯例由阿里斯多兑谟陪同去吕克昂(著名的花园,内有体育场,后来亚里士多德在此开办了自己的学园)洗了澡,然后像往常一样在那里度过了一整天,傍晚才回家休息。
~
补充:《会饮篇》217b-d(发现这篇也被“扫黄”扫掉,作为资料一起补发)
“亚西比德:......我常常去与他见面。那时,就只有我们两个人。我期待他说一些情人们独处时的窃窃私语——我喜欢这个念头。但,这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他继续如常地说话,一直说到该回家的时候。于是,我建议一起去体育馆做点运动,并且想一想注定要在那里发生的事。接下来,你能想象吗?我们一起做运动,一 起不停地摔跤,却丝毫没有心灵的沟通,我还是无所进展。嗯,我明白了,以这种方式,我肯定什么也得不到。但是,我已经开始,直到完全清楚自己的处境为止, 我才会回头看一看。因此,我决定开始正面进攻。我邀请他吃晚饭,如同情人诱惑他的爱人一样,而不是相反。让他接受这些虽然也很不容易,但我会努力到底。”
这里的他是苏格拉底,这段对话是柏拉图(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弟子)写的亚西比德(也是苏格拉底的弟子,雅典贵族,将军,颇有争议性的人物,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的走向)狂追苏格拉底的情形。
情人是主动方,一般是年长者;而爱人是被追求方,一般是年轻人。这里柏拉图写的极具讽刺意味,因为亚西比德年轻英俊,而苏格拉底(浑名:扁平鼻子)年老丑陋,但却是亚西比德追求苏格拉底。
柏拉图本人也是相貌堂堂(柏拉图是宽肩膀的意思),像神一样的人物,苏格拉底另外一个高徒,色诺芬是骑兵司令和历史学家,长相也极为英俊。苏格拉底有这三位名徒,可谓古今中外第一名师了。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写这一段似乎有戏虐亚西比德的意味,而色诺芬和柏拉图更是竞争关系:柏拉图写《会饮篇》,色诺芬也写《会饮篇》,柏拉图写《理想国》,色诺芬则写《居鲁士的教育》,柏拉图写《申辩篇》记录苏格拉底之死,而色诺芬则写《回忆苏格拉底》。
当然色诺芬最为人知的杰作是《长征记》(色诺芬是带领希腊雇佣军从波斯帝国腹地安全返回的司令,这一行为直接启发了亚历山大远征东方)和《希腊史》(这本书接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史》,相当于司马迁身后的班固和陈寿)。
参考: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Symposium, by Plato
(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