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颗心来,又带着一颗心回……
-----题记
远远地,就看见了曲阜青色的城墙,华夏文明的历史仿佛就嵌在那耸立的砖瓦墙里。曲阜是热闹的,得之于孔子。
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府第,在曲阜的城市中心,占地面积0.16平方公里,也即240亩。衍圣公是北宋仁宗皇帝赐与孔子嫡传后裔的封号,当时是孔子的第46代孙孔宗愿;此之前是在西汉平帝时赐予的封号为褒侯,中间多次变换,此后,一直沿袭宋时的封号衍圣公,直到民国改成“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到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这个封号才正式划上句号。衍圣公由明初的一品文官到后来的“班列文官之首”,足以见得历代封建帝王对孔子的尊重与推崇。
曲阜因孔子而闻名天下,因孔子而成为东方圣城。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站在东山上,鲁国一览无余;站在泰山上,天下皆在眼底。借东山而比喻泰山之高,实指人的眼界越高,视野越广。何尝不是这样呢,知孔子而知天下,人们对孔子思想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年代,西汉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儒学在中国华夏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标志,儒家思想也成长为后面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国帝王的统治思想。当然,这些帝王中有治国平天下者,也有亡国辱死者,后代有多少人辱骂批判孔子,可是这又关孔子甚事呢?孔子只是一个儒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否接纳儒学以及如何传承儒学为其用,则应该完全是后来人之事吧。
孔府有厅、堂、楼、房共463间,是九进庭院建筑,分东西中路布局,中路又分前后,前有三堂六厅,后有六宅,最后是孔府后花园。孔府主体集中在中路。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雌雄石狮。蓝底金字的“圣府”匾牌高高悬在大门正中上方,,两旁柱子上同样是蓝底金字的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孔府一无所知,肯定不能察觉此对联的异处,仔细看看,上联“富”字少一点,下联“章”字一竖到底止于上面立字。此中有两个传说,一为上联,传说孔子第42代孙娶亲之日,有神仙指点去掉“富”字上一点,即富贵无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上不封顶;二为下联,相传纪晓岚准备为孔府写对联时,做了个梦,梦见一老翁把章字那一竖一笔划到上面立字之下,于是纪大人梦醒奋笔即书之,这两个传说有宿命的意味,冥冥中自有安排。上联说到衍圣公的富贵了得,下联论及孔子及其学说与天地日月同在的意义。他的后世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特权,皆蒙孔子之德荫。
然,孔子曾经是孤独的。孔子在他的有生之年,只是先秦诸子一家,仕途无望,天命之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一个人身体力行而最终不得果,郁郁不得志。69岁起回鲁修书治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劝道换了一种方式进行。孔子社会地位的提升,与其弟子及弟子的弟子的后学是分不开的,即便是后来帝王对孔子的倍加推崇,孔子的思想在后世也不断变化,到董仲舒、到程朱理学,有的内容已经偏离了正道。有人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很有意思。“如果说儒学是逍遥派,那程朱陆王就是丁春秋,如果说儒学是古墓派,那程朱陆王就是李莫愁。”
这么多年来,对于孔子,多少人无论怎么钻研,仍旧仿似在宫闱之外,无论怎么品怎么论,总有新意。能理解孔子思想的一点,把它做好,人这一辈子也是很不容易完全做到的。比如《论语》里那些浅显的道理,薄薄的一本,兴许可以打造一个人厚厚的一生。曲阜也如孔子思想,一个城市的底蕴因一个人而生辉,有许多细节若只是走马观花,回去之后,恐怕是万语千言,也只有四个字可以表达:曾经去过。
站在后花园里,颜色突然明亮了,九道门里是孔子嫡传后代政治的一生,穿行其中,体悟、思考,封建社会像一枚巨大的叶片,人们正行走在它的脉络之上。皇家般的尊贵、威严,由孔府而至百姓,又觉等级的森严,不容侵犯,来到这后花园里始能嗅到孔子智慧的芬芳。由深宅突至蓝天之下,这里有山,水,有水榭,桥,凉台、喷泉……,还有一棵近400年的“五柏抱槐”,后花园照壁上有一副“金光大道”的画,画的是左水右树,中间是一条延伸到远方的大道,喻意仕途坦荡。想孔子生前不如意,死后他的嫡传后代“无冕而王“,传说清乾隆皇帝还将他最喜爱的一个公主嫁到孔府,他自己也曾八次到曲阜祭孔庙。倘若孔子泉下有灵,对这些该作何感想呢?这难道是他穷其一生追逐梦想到最后真正想要的么?
时至现在,孔子之学影响深远,全世界有两千多座孔庙,每年还要举行中国(曲阜)孔子国际文化节,这些固然都是纪念孔子的方式,但推究到细致处,还需辩证地学孔,不盲目跟风,不盲目崇拜,不妖魔化,得其利身者而用之,用得其所,才是值得提倡的。
历史翩然而去,万物生灵都将是过客,匆匆来去,又是一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