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可能做梦都没有想过,他的孙子在二十八岁的时候中进士、点翰林,这也实现了他改造家族命运的理想。
他的孙子能够成功,凭借的是一股“倔强之劲”:出死力,用蛮劲,下苦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笨拙之法是有传承的。
曾玉屏决定改邪归正后,便一头扎进农田,每日早睡早起,天天下地干活,奋斗了几十年,家业有成,当上了家境殷实的小地主。如果没有这股定下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蛮劲”,这个目标是实现不了的。干过农活的人都体会过土里刨食的艰辛。
曾玉屏又很有眼光,意识到耕读传家的重要性,开始让他的长子曾麟书读书。这个决定具有战略眼光,是家族转机的开始。直到他儿子43岁时,考了十七次才考上秀才。可见其“笨功夫”下得足够多。
曾国藩和他父亲一同去考试了6次,第六次考试,他父亲中了秀才,他却落了榜,被学台点名批评“悬牌批责”。他很受刺激,关在家里进行了反思,第七次乡试他考中了秀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取得“三联捷”的佳绩。正是老曾家的这股倔脾气,成就了曾国藩,塑造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崇尚笨拙。曾国藩的这套“笨功夫”,成为他激励后人奋发图强,不惧困难,越挫越勇的魅力所在。
在上天没有给我们一个与雄心相匹配的聪明大脑的时候。曾国藩的“笨方法”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利器。这也是我们阅读《曾国藩传》的意义。如果我们不聪明,天性愚钝,就学会发挥愚钝的长处。做事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按照最踏实的方式去做,不取巧,不弄虚作假,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持续用力,早晚会功业有成;做人不玩心眼,以诚相待,无论你怎样看不起我,羞辱我,我始终高看你一眼,真心相处,不溜奸耍滑,不阿谀不奉承,真诚自然。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重剑无锋”,正是凭着这番功夫,不聪明的曾国藩,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新境界,同时代比他聪明的人,远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