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小㼆。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运用易效能的时间管理系统,以“转述”的形式在简书进行叶武滨老师在喜马拉雅的“时间管理100讲”的分享。今日是第27天,坐标北京海淀。今天是2020年的端午节,连休三天。之前的两周时间,因为工作上赶进度,非常繁忙,每天不是在办公室签字,就是回复师生们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算是熬过了一个阶段,今天开始能放慢节奏一周左右。尽管是休息日,早起的习惯不能变,否则又回到了天天“倒时差”的状态。疫情在持续,但显然已经在掌控当中,新增确诊病例在逐日下降。核酸检测成为一个热词。先生今天要去单位检测。我的还在等通知。社区已经通知可以自愿检测。和家人商量,决定不去检测了。老人和孩子几乎不怎么出门,不与外人接触,检测的意义不大。把检测的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今日继续拖延症的话题,来谈谈拖延症的危害。易效能将人们的生活方式划分为两种:线上与线下的人生。线下人生由许多的坏习惯组成,而线上人生由许多的好习惯组成。拖着不睡觉、晚睡、躺在床刷微信、早上赖着不起床拖着不出门、最后没时间了赶投胎一样赶到公司、到公司拿东搞西搞拖的就是不做事,以便把工作拖到下午甚至晚上。这是线下的人生,也就是拖延的人生。严重的拖延症是极端的代表。拖延症与良好的生活方式相冲突的。晚睡、熬夜工作、不吃早餐、锻炼少,这些都是拖延症的表现。
叶老师说他进行过调查。拖拖拉拉的大学生或者职场人士,比不拖拉的相同人员更容易吃得少、睡得少、喝酒喝得多。如大学生在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拖延者去医院看感冒、流感、胃病的概率更大。拖延者反映:他们比非拖延者压力更大,健康更成问题,身体锻炼更少。行事不够谨慎的人,更容易涉入各种导致品行恶化的行为。更少的运动、更差的饮食习惯、抽烟、饮酒、甚至吸毒、危险驾驶、危险性行为、暴力和自杀……因此,叶老师说,如果你认为拖延症只不过是一个笑话,那完全错了!!!拖延症完全可以杀死一个人。也许你认为我是在危言耸听,不过,你有多严重的拖延?你知道。
叶老师引用了《拖延心理学》这本书里提到的拖延症的四大原因:
1)对成功信心不足。
2)讨厌被人委派任务。
3)注意力分散,很容易冲动。
4)目标与酬劳太过遥远。
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代表,这个公式能够让我们来分析分子分母的大小,来帮助我们把拖延降到最低:
U=EV/(I*D),
E和V是分子,I*D是分母,U代表效率。
E是对成功的信心,
V是我们对任务或事情感到愉悦的程度,
I是你有多容易分心,
D多久会产生回报。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这段话来自《拖延心理学》的内容简介。我好奇地去豆瓣搜索关于这本书的评论。赫然发现评论中排在前面的几条的竟然是“拖了五年终于读完”、“用看拖延心理学来拖延是什么水平”……可见拖延这个问题有多么的“深入人心”。当我进行这一讲的转述前看到题目觉得叶老师是在“危言耸听”,但当我认真聆听,打开大脑的思维的时候,发现的确如此。可能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拖延只是体现在一件一件的小事情上,拖一拖,懒一懒,也耽误不了什么事。然而,拖延久了,影响到的不止是生活中的小事,慢慢地形成为一系列的坏习惯,生活作息混乱——>身心状态变差——>产生自我厌恶——>寻求刺激——>误入歧途,这样的链条看上去简单粗暴,但可以代表一部分拖延症患者的发展走向。如果按照这样的推理,“严重的拖延症会杀死一个人”的命题就毫不过分。
我能想到的拖延症的危害有许多,例如长期拖延无法完成既定事务本身会造成“爽约”,进而怀疑自我、丧失自信心,“破罐子破摔”,甚至会改写人生命运。为什么会产生“拖延症”,这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简单地来讲,是大脑的“趋利避害”特性决定的。我们会拖延什么样的事情呢?很显然,让我们轻轻松松感受到愉悦、刺激、快乐的事情我们不会拖延,我们拖的往往是感觉到困难甚至恐惧的事务。人类的大脑是从原始社会经过千千万万年发展出来的,“原始脑”或者“动物脑”告诉我们要躲避风险、逃离灾难,同时也会让我们轻易放弃一些相对困难的事情。
如果规避人类原始脑的弊端,启动我们的思维脑,用理性而非感性去思考和行动,将是我们打败拖延症的出路。